都有些艱難。
這個是當時沒有辦法的事情,雖然說當時已經有了統一的語言。
但這個語言,不是誰都會用的。
這樣的艱難,如何不讓人感覺到艱難。
但這點艱難,對於王陽明來說,算不得什麼。
他還是要教導當地人,令人向善。
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或許是因為在不斷的教導,實踐,所以讓他對於大學當中的高深理論。
逐漸有了自己的理解。
這一份理解漸漸的醞釀,到最後所出現的,就是他自己的思想。
具體出現,則是寫了教條,來讓龍場的他的學生進行學習。
這裡或許可以直接將其稱為。
龍場悟道。
被貶也是有一段時間的,三年的時間似乎一晃而過。
他復官之後,隨後便是一路的青雲直上。
因為那時候的劉瑾,已經不在了。
日子過的還不錯,當時南中出現了一些叛亂。
而王陽明因為自身的才學,當時深得兵部尚書的賞識。
於是巡撫地方。
當時,南中地帶盜賊蜂擁四起。謝志山佔領橫水、左溪、桶岡,池仲容佔領浰頭,各自稱王,與大庾的陳曰能、樂昌的高快馬、郴州的龔福全等遙相呼應,攻佔、剽掠各處府縣。
而福建大帽山的盜賊詹師富等又起兵。前任巡撫文森託病去職。謝志山聯合樂昌的盜賊奪取大庾,進攻南康、贛州,贛縣主簿戰死。
你要說這件事情不嚴重,自然是不可能的,畢竟朝廷命官都已經死了。
不過這單人對於其他人或許很棘手,但是對於王陽明而言。
自然不是難事。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初戰出擊連破四十餘寨,斬殺、俘獲七千多人。
隨後獲得令牌,可以自己節制一支軍隊。
七月,進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橫水,破巢八十四,斬殺、俘獲六千多人。戰畢,在橫水設定崇義縣。隨後師還贛州,討伐利頭的盜賊,斬殺兩千多人。王守仁率領書生和偏裨,一舉直接蕩平十數年的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