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重點並不是他們。
重點在於,張居正這個人。
“張居正,其實小時候的張居正不叫這個名字。
叫做張白圭,這是傳聞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夢到了白龜的出現,沒啥太大的問題。
而他的家庭,則是和其餘人有些不同,他是軍籍,不過當時的軍籍科考並沒有任何的問題,所以年幼的張居正,便開始了讀書識字。
他是個神童,不折不扣的神童。
兩歲就能夠識字,五歲就入學開始讀書,十歲的時候,四書五經已經是讀的熟透了的。
十二歲,前往荊州府,準備投考。
這個年紀就開始嘗試科舉,實在是驚人無比。
而張居正在那個時候,也明顯是讓人感覺到驚訝,以至於遼王府的王妃,都聽到了他的大名,於是招他入府,希望當時的遼王世子朱憲?以他為榜樣。
朱憲?這個人吧,頗有一點叛逆少年的味道,別人喜歡的,他就不喜歡,別人不喜歡的,他反而喜歡。
所以看到他的母親那麼的喜歡張居正,他對於張居正就有些厭惡,特別是知道了這個人,不過是自己家一個下人奴僕的後代。
於是他對於這樣的厭惡之情,就更深了。這樣的心態,為以後的事情,埋下了伏筆。
十三歲。
前往鄉試。不中。
是不是以為張居正就是個c?鄉試都沒考中,還自稱神童?
實際上並非如此,他中了,但是被人壓了下來,傷仲永這篇文章流傳的範圍之廣,是超乎當時人的想象的。
當時的主考官看到張居正不過十三歲,覺得此人實在是過於年輕了,若是中舉,畢竟是少年人,難免有驕傲自滿的心態,以至於再次出現傷仲永的情況。
所以,將他壓了下來。
張居正對這件事情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觸,三年之後十六歲,再次參加科舉。
一樣高中舉人。
十六歲,中舉,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足夠驕傲,足夠自豪的情況了。
張居正也不例外。
畢竟是少年人。
當時主考官曾經對他說過,他還是覺得有些太早,希望他維持住自己的本心,不要驕傲,不要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