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當然也有相應的對策,聽起來好像也很厲害。
但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正厲害的時候。
還是要看後面的局勢,如何走向。
否則空中樓閣,規劃的再好,又有何用?
隆中對的那一年,諸葛亮二十七歲,而劉備,卻已然是四十七歲的年紀。
以這個年紀,劉備聘請了諸葛亮,作為自己未來勢力的掌舵人。
“諸葛亮剛剛進入劉備麾下,曹操大軍便舉兵壓境,荊州劉表已然過世,當時的荊州,說個不好聽的,還真沒有人能夠和曹操進行放對。
而且曹操當時要的也不僅僅只是一個荊州,而是整個天下。”
“對於當時的劉備來說,似乎除了逃跑之外,再也沒有其餘的選擇了。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雙方的實力對比過於懸殊,這是不可能去打的一仗。
而曹操,或許是因為自己的直覺,又或許是因為他看到了什麼東西。
他覺得,劉備一定會是自己的心腹大患,聽到劉備準備跑路的訊息,當下命令精銳的虎豹騎前來追擊。
只能說,人的名,樹的影。
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為,天下都知道到底是什麼情況,掩飾的再多,粉飾的再好,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所以一聽到曹操前來,只能夠是慌不擇路的準備逃竄。
這是一個精彩的時代,但即便是精彩的時代,兵卒的素質依舊沒有絲毫的提前。
匪過如梳,兵過如篩。
你以為當時當兵的人都是什麼好東西?都是什麼仁義之師?
扯淡到不能夠再扯淡的事情。
所以他們自然要跑。而且還是跟著劉玄德一起跑。
人數多了,隊伍就不好帶了,更何況還是一些農民,行軍的速度,自然大大的減緩。
被追上的後果,誰都知道。
曹操放了他幾次,這次就算是沒有殺他,所謂的宏圖霸業,也不過是一笑成空的事情了。
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即便是無比的危險,劉備依舊沒有選擇拋棄跟隨他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