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澄清吏治,慢慢的來吧,尸位素餐的人,倒也沒必要讓他們繼續待著。你去想點辦法吧。”
宋神宗揉著自己的太陽穴。
對著王安石如此開口。
王安石不是那種,完全不會反思自己的人。
他的確是觸及到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且這些人的實力,他也不得不承認,真的是小看了。
所以真的還是隻能慢慢來。
這或許也是仙人給出的一個答案吧。
“對了,還有蘇軾,四處跑也就沒必要了,是個剛直的人,叫到御史臺吧,到時候蘇軾參誰,我想他們應該明白後果的。”
“臣明白。”
王安石比宋神宗還明白,現在的蘇軾,就等同於一個裁判。
有生之年,那估計是不會離開汴梁了。
那既然不會離開汴梁,讓他在這裡當一個清流,也是很不錯的。
才華也是有的嘛。
至於能臣,北宋不缺能臣,這是真的。
能幹的人,很多,至少不少。
所以這時候,不管是新黨上臺還是舊黨執政,蘇軾指出來的東西,都是會被更改的。
這才是有意思的東西。
因為至少,也在往一個好的方面,不斷的走著。
哲宗這邊。
“召他回來吧,貶就不貶了,至於黨爭......傳朕的命令,自此後,不允許結黨營私!”
宋哲宗覺得他反正沒做錯什麼,改革也是一定要推行的東西。
所以絲毫沒有多餘的想法。
最多最多,就是把蘇軾叫回來,到時候讓他來指出哪裡的問題。
嗯,這個處置就挺好的。
哲宗把這些事情還真的沒怎麼放在心上。
他要打別人,他要發動戰爭,那就必須推行王安石的新政。
因為新政裡面,有一項養馬的政策,這是命根子。
騎兵打騎兵,才有搞頭。
騎兵打步兵,那就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