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張養浩一一拒絕。
只留下了一句話。
“諸君子,但思報效,奚勞謝為。”
報效誰呢?
元朝。
那報效元朝對不對呢?他們應不應該對於這個朝代,帶著一種憤怒呢?
應該去指責他們嗎?
或許這是一件大可不必的事情,因為他們或許當官是為了榮華富貴,但不可否認的是。
他們當官,也是為了黎民百姓,至少有著他們的參與。
整個天下,多少會更好一些。
但總不至於更壞了。
不管他們去做什麼。
從個人上面來說,張養浩是他們的恩人,也是元朝之後,十五次科舉,其中一千多名進士的恩人。
從廣義的層面上來說,張養浩於天下也有一個巨大的貢獻,那就是至少,他打通了一個通道,一個能夠讓漢人能夠往上走的通道。
他所做的這一切,是沒有錯誤的。
如果非要說有,那或許就是亡國之恨。
可惜之前就已經說過了,那遙遠的國度,早就已經不在他的記憶當中了,張養浩的初衷,為的只是這個天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甚至可以說,不管是誰的天下。
話好像是這樣沒錯,不管是誰的天下,只要黎民百姓生活幸福而且美滿。
這不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了嗎?
犯法者罪以嚴懲,善良者耕而生存。
有問題嗎?
或許是沒有的。
但張養浩也明白,他不會繼續在朝堂上面待下去了。
原因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