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兵力不多,甚至只有區區數萬人,而龍且的軍隊則有足足二十萬。
龍且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人物。
雙方就濰水互相擺下陣勢,準備作戰。
開戰之前,有人還勸了龍且一句,漢軍遠離國土,拼死作戰,銳不可當。
齊楚之人則在本地作戰,容易潰散,不如高築堡壘,堅守不出,如此一來,就可以讓齊王安撫那些已經投降的齊國的官吏和百姓,那些人知道齊王還在,楚軍又來相救。
必然會反叛,如此一來漢軍成為孤軍之勢,遠在千里之外,沒有糧草,則此戰不戰則勝。
但龍且是一個很自信的人。
或許是他想起了多年以前他在項羽營帳裡面看到的這個持戟郎中,覺得這個人不過如此。
以至於這個印象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腦海裡。
所以他拒絕了這個提議。
或許裡面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的項羽許諾了龍且,要是龍且獲勝,齊國一半土地給他封王。
要是不戰而降,那龍且自然也就沒了這個功勞。
所以龍且要打。
小看韓信的人,墳頭草都兩米高了,龍且也不例外。
濰水本身的河床是石質的因此相當適合築壩,而且濰水本身水流量不大。
要是上游被堵住的話,那麼下游就幾乎只有很淺的河流甚至是斷流了。
而這時候的天氣又是十二月,天寒地凍。
所以韓信直接命人在上流開始堵塞濰水河道,當時天冷,本身河流就近乎於斷流。
因此再被堵上了河道,龍且也全然沒有察覺。
但水不是沒有了,只是結冰了,他依舊可以被堵塞起來。
也依舊可以奔流而下。
在堵塞了濰水之後,韓信親自出兵度過濰水與龍且交戰。
隨後假裝不敵,一路且戰且退,引誘龍且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