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一切的一切,明明都不會變成最後的這個結局。
每一步當中,都有著更好,更明確的選擇,但最終他們和朕一樣,全都避開了完美的答案。
在自以為努力之下,將整個國家,拱手相讓。
我實在是很不理解,為什麼他們自始至終,所抱著的態度,都是希望和談,難道和談在他們看來,是這樣一個優渥,並且值得爭取的事情嗎?”
宋真宗:“其實和談未必不是一個好事,朕也和談了,大名鼎鼎的澶淵之盟,朕還去泰山封禪走了一趟,知道為啥嗎?
因為年年的征戰,對於國力的損耗,是極其的強大的,貢獻出去的那些歲幣,以及口頭稱兄對我來說,也不是特別的重要,沒有戰爭。
就代表著和平,就代表著不需要那麼多的軍費,大家的日子,都能好過一些。
但他們不明白的事情,是當時我也想跑,我也想走,我也覺得打不過,所以我和他們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但我獲勝了,獲得勝利的人,才有資格去談的。
我覺得很多人可能認為我簽訂了這個盟約是一個恥辱,但是就當時的那個情況來看,即便是我獲勝了,雙方繼續摩擦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太好的結果。
和平,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宋真宗的如此開口,很明顯,和大部分的皇帝的思考方式,都有一些不同。
李世民:“其實我很難理解這個思維,臥榻之側,怎容他人酣睡?就算是一時之間的和平,不也應該厲兵秣馬,隨後趁機解決他們嗎?
甚至外面還有一個國家,江山還未一統,就想著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不是很奇怪嗎?”
嬴政:“我也覺得很奇怪,國與國之間是不會有長久的和平的,六國時期,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些名頭都是打來的,那麼長時間的亂世,你們還看不清楚這一點嗎?”
劉徹:“要趁著自己強大的時候,解決掉仇敵,九世之仇仍可報,燕雲十六州的故土尚且都沒有收復,你們是怎麼想著偏安一隅的,打,打出一個盛世乾坤,不好嗎?
不要說打不過,前面已經有了足夠多的例子,甚至看朕,難道朕的例子,還不足以警醒你們麼?”
大多數有著武功在身的皇帝,對於這件事情,都不是很理解,他們理解當中的和平。
應該四周再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威脅到他們的人。
四周所有的人都得叫他們爹,這才是和平,你不叫,那你就得死,就是這樣簡單。
因為他們有著充分的自信,所以才是如此。
而對於其他的皇帝來說,打仗,永遠是一件風險很高的事情,燕雲十六州,宋朝的那些皇帝也不是沒有努力過。
但最終呢,一次次的失敗,打擊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