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的大雨導致莊稼歉收,隨後江浙亮度災荒,而黃河更是三次決堤,因為這些災禍而導致的基民,甚至雲集於京師,都城內外。
天災也就罷了,隨後更為嚴重的,乃是人禍。元帝國的高層對於天下的子民,並沒有多少所謂的愛戴之心,面對災荒,他們既不想剝削那些坐擁著廣袤土地的貴族。
又想要治水,賑災,改革,剿匪。
頗有些異想天開的味道,而事實也是如此,元朝派下來的人,原本要做的,應該是消除民間疾苦。
可他們偏不,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還順手再搜刮上一筆,畢竟南人也算人?
於是自然而然的,天下民變,暴亂不斷,而徐達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的成長。最終邁出了大概是所有活不下去的人,都會踏出的一步。
造反。
是的,如果人能夠活下去,那麼一個人絕對不會選擇造反,就算是活下去萬分的艱難,而當一個人決心去造反。
那就代表著,他們無論如何,也已經是活不下去了,很簡單的道理。
徐達很早就跟隨了朱元璋,那時候,朱元璋還僅僅只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個小頭目。
濠州不是一個好地方,起義軍首領郭子興與其餘人不和,朱元璋看出了這一點,於是乾脆帶領徐達等人攻打滁州,滁州之後,再打和州。
原本以為,這樣也就算是能夠擺脫他們。
結果誰都沒想到的是,攻打和州之後,郭子興抓走了孫德崖,而孫德崖部下立刻抓了朱元璋,來了一手經典的互相對峙。
徐達挺身而出,換了朱元璋回來,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徐達,才真正的踏上了,屬於他的歷史舞臺。
而要說徐達,似乎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人的名字。
常遇春。
早年間乾的是打家劫舍的勾當,不過似乎是因為那年頭,就算是打家劫舍,估計也賺不來多少金錢,加上大多數的山寨人士,對於他們的前途展望並不覺得如何的好。
因此常遇春隨後投了朱元璋。
徐達和常遇春出名一戰,乃是采石之戰,這一戰之前,常遇春不過只是一個白身,元兵把守江面一側,朱元璋等人登陸不上去。
常遇春自己架了一艘小船,飛衝而去,長戈向前,順勢一躍直接上岸,當場在元軍裡面開了無雙。所向披靡,其餘眾人才乘勢而上,拔了採石,進取太平。
僅僅只從這一個地方,也就能夠看出常遇春的武勇所在。
而隨後集慶之戰,更是可以說,直接奠定了朱元璋爭霸天下的大本營。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之後,集慶這座城市會更換一個名字。
而那個名字,叫做應天。”
喜歡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請大家收藏:()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