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是在楊家被採訪後的第三天看到《貴妃日報》的。是父親從學校帶回來的。那天下午,父親下班後遞給他一張報紙。
帶報紙回家,是父親經常做的事,但今天,李建軍不用看就猜到了父親的用意。果然,第一版,大半個版面就只登了楊家三兄弟的事。
採訪那天李建軍沒在,他是故意不出現的,怕發生什麼枝節。聽師傅說來了好幾個當官的,除了教育局長,還有報社的領導,紅星小學的郭校長也陪著。
採訪中記者還問到了三兄弟一年前怎麼想到要預備高考的。這是關鍵問題,繞不開,他們就提到了李舜承老師。
報紙上有一大段讚揚李老師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在非常時期也不忘扶持年輕教師,對祖國的教育事業兢兢業業。
看完整篇報道,李建軍鬆了一口氣。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自己的名字。
貴妃縣城,縣政府宿舍大樓。
三樓靠東面一單元房內,坐著輪椅的貴妃縣委前書記杜中華,看著今天的《貴妃日報》。這頭版的報道提到了紅星大隊,還出現了一個有些耳熟的名字——李舜承老師。
他記得這是李建軍,那個神童的父親。那天在紅星大隊他曾神秘地預言了自己將要坐輪椅,今天他真的是坐在了輪椅上。
他現在沒有工作,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看報紙和聽收音機。今天《貴妃日報》上這有關紅星大隊三兄弟的報道,讓他想起了這孩子。
他還沒完成心中一個存了好久的計劃。
施副縣長案件是自己當年親自督辦的,對於破案的離奇經歷,他印象深刻,應該說是疑點重重。本想安排時間和李建軍這孩子好好談談的,後來…….後來……
他推著輪椅來到了書房,把報紙夾到了一個資料夾裡,放進了書桌左邊的抽屜。他想近日一定要找時間好好和這孩子談一談。
離縣城四十公里的清江鎮風楊路一座二層小樓。
一位十幾歲的少年,坐在二樓的臥室書桌前,桌子上攤著一張報紙。少年盯著報紙上一個名字,口裡喃喃地嘀咕著“李舜承……李舜承……老師……”
楊家兄弟上了《貴妃日報》頭條,楚城鎮上有關李舜承老師的傳言也多了起來。這些李建軍都聽不到。
晚飯後,大院裡的一位鄰居楊俊恆把李舜承叫了出來。李建軍聽他們在院子裡聊了好久,最後,楊俊恆終於講到了重點,想請李老師幫自己輔導功課,他明年也想參加高考。
因為上了報紙,李舜承老師這幾天已經被嚴重騷擾了。好多同事都來找過,想請他幫助自己複習,預備明年衝擊高考。不過他還沒和兒子提起。因為他還沒想好要怎麼平復這飛來橫名。
李建軍重生以來,對於自己新人生的定位,是一定要做一個走在趨勢之前的人,還有完成自己的那個計劃。不過要達成這一目標先得有資金。
這幾年他一直被捆於第一桶金之前,更讓人尷尬的是自己的年齡不適合做任何與掙錢有關的事,文旦專案還要好幾年才能出效益。目前只要和掙錢有關的事他都不想放過。
李舜承進屋後,把兒子叫了過來,在堂屋裡坐下。他想把自己這幾天的遭遇和兒子說說。對於兒子超年齡的理性他早已習慣了,所以想聽聽他的看法。
父子倆正說著,外婆收拾好廚房端了滿滿一大盤蝦姑準備送去垃圾桶。李建軍見盤子裡的蝦姑都是完整的,沒吃過,很好奇,問了一句:“外婆,這蝦姑還是整隻的,都要倒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