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們何在?”
崇禎皇帝一開口便將這二三千人給定了性——他們是忠臣。
這一句“忠臣們何在”在崇禎嘴裡說出來是何等的不易,特別是假死南狩之後的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急匆匆的從縣衙奔到西門是為了什麼,還不是因為他自感自己頓悟了,明白了,那些文武大臣們都是不可信的,所以聽說朱慈炤外出迎接一夥過路的明軍,他才如此緊張。
其實作為一個在位十幾年的皇帝,朱慈炤一出城門,崇禎皇帝便知道朱慈炤打的是什麼主意。
不過是在自己答應了其能獨自在山東經營之後,手中無兵、無將,這突然看見有一夥過路的明軍,心動眼熱。
可在崇禎皇帝眼中,朱慈炤這種作為不僅不能給朱慈炤增加實力,反而會阻礙朱慈炤的成長。
想一個月前,自己手下將領何其多也?
說上來的便有吳三桂、唐通、馬科、劉澤清、白廣恩、黃得功、高傑......人數是夠多的,也是自己兒子現如今實力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可是結果呢?
吳三桂未來勤王崇禎皇帝尚不知吳三桂叛變),劉澤清未來勤王,唐通和監軍太監杜之秩向李自成獻了居庸關,馬科降李自成,白廣恩獻固原,高傑南逃,黃得功亦是未來勤王。
所以,崇禎皇帝在明白文臣武將皆不可信的同時,透過周遇吉一人便堅守寧武關十幾日事情,明白了另一個道理:文臣武將不在多,在忠;兵士軍械不在廣,在精。
故而朱慈炤透過百姓的擁戴在畿南、山東地界行事,親自培養自己的軍隊,崇禎皇帝是贊同的,但是若是說接收這些名為朝廷的明軍、實則為叛逆的賊寇,崇禎皇帝只有五個字:
堅決不答應!
自己前車之鑑不遠,怎會也讓吾兒重蹈覆轍?
可是有一點,崇禎皇帝沒有想到,那就是周遇吉的隊伍竟然突圍出了寧武關,甚至帶著周遇吉的血脈跑了出來,對於周遇吉若說以前崇禎皇帝還如同防備其他文武大臣一般防備著他,那現在崇禎皇帝是萬分的相信他了。
不僅僅因為周遇吉死了,還因為他的所做所為。
對,要讓我朱由檢完全信任你,那就以死來證明,而恰好,周遇吉和他的隊伍死守寧武關,殺敵七萬的所作所為,就是這樣的人。
所以在聽聞了這是周遇吉的隊伍之後,崇禎皇帝直接將這支隊伍每一員判定為忠臣。
“還不放開為父!”
崇禎皇帝沉聲道。
“這些人是周總兵的人?”
地上的小胖子朱慈烺腦回路還是有些慢,馮緱講完半天,崇禎皇帝都在這感嘆良久了,他還在問城外是誰的部下。
“你以為呢!”
崇禎皇帝當著馮緱在這,不好意教訓這個不孝子,強忍著怒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