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中的成人指甲蓋大小的晶片,林北難以想象,這就是機器人搭載的那堪比大型伺服器效能的晶片。
果然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是一個很大的飛躍。
早期人類發明的計算機還是電子管的結構,這個效率實在太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後來電晶體被髮明瞭之後,由於功耗低體積小壽命長的原因逐漸成為了主流。
電晶體是一種微型的開關,製作他需要的就是半導體材料。
雖然理論上所有的半導體都可以作為晶片材料,但晶片對材料的要求相當高,所以矽就成了主流的半導體材料。
這是由各方面因素導致的。
第一就是矽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於氧,而矽的提取技術非常成熟,成本非常低。
第二就是矽的物理化學性質非常穩定,這對於晶片的穩定性來說至關重要。
到目前為止,人類雖然在不停地探索新的晶片材料,但除了發展出氮化鎵碳化矽等等,還沒有找到能完美替代矽的材料,而這些也只是小打小鬧。
而隨著摩爾定律的進行,矽基晶片的製程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
很多科學家把目光投入到了碳基晶片這塊兒,這其中最有前景的就是碳奈米管。
使用碳奈米管做的電晶體,其電子遷移率是矽電晶體的1000倍。而且碳奈米管的電子自由程比較長,發熱量很小,這都是實打實的優點。
說完了優點當然也要說一說缺點。
最重要的就是碳奈米管的工業化低成本製備實在是太難了,而且碳奈米管電晶體要求的原料純度更是非常高,很難達到。
還有就是製備碳奈米管需要的原材料是石墨,成本就高了很多。
而且如何將碳奈米管按照想要的結構分佈在圓晶上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所以這項技術也只能是在實驗室,商業化至少還需要20年的時間。
但林北的系統空間顯然是不合常理的存在。
碳奈米管那複雜的結構在系統的手中直接成為了刻印在系統種子dna中的迴路。
喜歡我種的是黑科技請大家收藏:()我種的是黑科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