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個新軍,可以追著幾千個廣德軍打。
這同樣是一場沒有任何難度的戰爭。
南方的禁軍和官員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他們如果不跟著申屠信一起鬼混,皇帝一時間還不會將他們一鍋端,至少皇帝只能選擇讓督察院去調查他們的過往。
這將是一件非常巨大的工程,裡面不知有涉及到了多少人的利害關係。
錯綜複雜的資訊交織在一起,要找出害群之馬,是難上加難。
連趙桓這種腦子缺根弦的人,對這種事都抱著悲觀的態度。
但現在不同了,南方禁軍的利益收到衝擊,禁軍與文官勾結,申屠信出來做牽頭人,將能拉扯進來的官員和富商以及地主都拉扯進來了。
這無疑是在告訴趙桓:趙桓小兒,我們就是你的害群之馬,快來殺我們吧,快來,用鞭子抽也可以!
用趙桓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很好嘛,你們拉著康王去搞小朝廷,所有參與進來的官員都有罪,真是省了朕挨個挨個去查,朕就等著你們這樣玩呢。
若他們不這樣作死,韓世忠的軍隊還真的只能以剿滅海盜的名義乖乖去杭州駐紮,等待督察院挨個挨個查,查了之後抓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申屠信的自信,是幫助了趙桓加速平定南方。
康王被韓世忠接出來,對於如何處置康王,韓世忠沒有任何權力下這個判斷,他寫了一封奏疏,分別給到樞密院和皇帝。
這件事涉及到了皇室內部的問題,樞密院集體選擇耳聾眼瞎。
皇帝很快就給出了關於康王的處置:康王為奸人誣陷,命韓世忠護送康王回杭州府。韓世忠速速前往杭州府,剿滅叛軍餘孽。
這個處理方式,讓所有大臣都感到驚詫。
按照皇帝的脾氣,即便這次康王是被迫的,也絕不會善罷甘休,至少皇帝會讓人將康王擒拿回京師。
但皇帝卻選擇了就當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無論有多少有心人已經準備了多麼花俏的彈劾之辭,等康王一到東京城,便將他置之死地,現在都老老實實嚥了回去。
與此同時,這些人更猜不透皇帝到底在想什麼了,這可是大好機會啊,怎麼能這樣作罷,就算不殺康王,也得給這位親王點顏色看看,讓他以為老實一點。
無論京師的這些人打算鬧出什麼樣的動靜來,現在朝廷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了東南。
江西南路和江南東路已經被碾壓。
這一次,從上到下牽連的文官以及有功名的人高達五千多人。
分批陸續被押送東京,督察院的人連夜立案,有人幾天幾夜沒有閤眼。
送來一批,死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