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歐羅巴抵禦東方強敵的前線,君士坦丁堡扼守歐亞咽喉,固若金湯。
正是有它的存在,西方的那些小領主們才安全的在自己的農村裡過著安逸的日子。
但現在人家羅馬不幹了,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不幹了。
議和了!
這個訊息一傳到羅馬城裡,把教皇和紅衣主教們氣得恨不得拿十字架去砸人。
人家羅馬是正統的歐羅馬文明繼承者,絕不是西歐那些天天啃聖經的教徒。
在君士坦丁堡,不僅有大量的圖書館收藏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的書籍,還有各種手工藝、醫學、哲學。
活脫脫的和大宋一樣,是文明社會。
而歐羅巴現在在做什麼?
在農村裡玩泥巴,在信奉上帝永恆。
教廷那幫神棍把一切書籍都銷燬了。
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出現幾百年之後奧斯曼攻克君士坦丁堡,更不可能出現大量君士坦丁堡的醫生、學者、藝術家逃亡西歐。
如果這些沒有發生,義大利就絕不會出現文藝復興。
對於羅馬皇帝的書信,岳飛給了非常識大體的回覆:大宋自古便是友好之邦,貴國心意吾已上呈大宋聖武皇帝陛下,以待天心明察。
能不能真正議和,得等趙桓的指示。
但是,雙方的交易卻可以睜一眼閉一眼開始了。
從靖康十二年開始,大量的大宋子民沿著絲綢之路開始做生意。
民間也出現了大量關於絲綢之路的常識性書籍,這些書籍的知識甚至起源於西漢張騫時代。
大量的布料、絲綢沿著絲綢之路被運輸到七河流域、河中地區、兩河流域,進入巴格達、摩蘇爾,甚至抵達了耶路撒冷。
並且一路西進,出現在了君士坦丁堡。
連羅馬皇帝都拖人私下買了一匹絲綢回來,還讚不絕口道:這簡直就是神賜予世界的禮物。
靖康二十年三月,趙桓收到了岳飛的奏疏。
哈,東羅馬帝國要議和了?
這不是把教廷給買了嗎?
趙桓大喜,接下來就是文化植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