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陸游飲了一口酒,疑惑地看著趙昚。
他知道趙昚此人才智聰慧少有人能及,初見面時,趙昚的談吐就驚豔了陸游。
如若不然,名滿大宋的小公子,怎麼會與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郎交上好友呢?
“元永,你此話怎講?”
“我最近發現了一件事。”
“什麼事?”
京師破獲了好幾期走私兵器的案件。
“這有甚麼奇怪的,民間黑社上,還有不少人私下買刀、槍,朝廷就算想要剿滅,也得一個個來。”
“並不僅僅如此,這些走私案都有兩個共同特點。”
“什麼特點?”
“第一、量大,一次走私五百斬馬刀;第二,都是往北方。我聽何指揮使說了,都是要出關。”
“遼東?”
“沒錯,遼東。”趙昚嘆了口氣,眉宇間有一絲憂愁。
“遼東剛入宋土不久,匪徒多很正常。”
“但我還發現了另外一件事。”
“什麼事?”
“最近不少鏢局走鏢,都往北邊走,據說都是要出關。”
陸游有些摸不著頭腦,這個趙昚說話從來都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饒是他陸游這種聰明人也聽得雲裡霧裡。
“這又與陛下殺十三奸商有何關係?”
“你可知道這些鏢局押運的都是什麼?”
“什麼?”
“都是貨真價值的金銀和銅錢!”
“這也很正常,遼東也有一些富商,商人屯點金銀對抗通貨。”
趙昚搖頭道:“大宋剛打看勝仗,朝廷在隴右和高昌都投入大量資金,看過陛下的《經濟論》都知道,這個時候,交子絕不會大貶值,這個年代,已經沒有人再會去用金銀做大額交易。”
“我說元永,你到底想說什麼?”
“還有一件物品,也加大了流通,從各路流向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