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武裝和開夷道看似兩件不相關的事,但其實密切相關。
開闢更加廣闊的夷道,意味著更多的大宋商人會出海商貿,必然會出現更多資金雄厚的商社。
若私人武裝這種問題不能根除,會埋下隱患。
“這民間私養武士,諸卿有何看法?”趙桓掃了一眼,“石卿,你說說。”
石洵出列道:“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如今大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陛下之功德在天地,民間若有私人豢養武士,為有心者蠱惑,必對抗朝廷,為禍一方,如若壯大,甚有可能演變為前唐藩鎮,天下必然大亂。”
石洵一句“儒以文亂法”瞬間讓在座的諸多大臣心中不爽,就有人要站起來怒罵了,但一想到現在在討論極其敏感的話題,都強行控制住自己。
這民間的或者說非朝廷的武力,自古以來都是皇帝最大的心頭病。
就說強漢的諸侯國,前唐的藩鎮,都是脫離中央,打算自立的存在。
興商貿自然是好事,但若養出了一批畸形的怪物出來,這天下豈不是又要大亂了起來。
當年新政中的一條“在職官員,不可參與私人商社”就已經把大宋官員們的性質定下來了。
他們還是一群士大夫,以前,他們代表的是大地主們的利益,因為本身他們也是大地主。
現在,他們的土地也沒了,與商業也是隔離開的。
他們的身份很微妙,如果一定要分清他們是哪個群體,只能說,他們是士大夫!
一群精英,接受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
當然,朝廷規定官員不可私自從商,但肯定會有官員利用手中的職權,私自牟取商業利潤,畢竟如今在大宋做生意,利潤實在太豐厚了,沒有多少人能經得住誘惑。
例如,皇帝你不讓我從商,沒問題,我老老實實做官。
但我七大姑的哥哥的舅舅的三姑媽的二表舅的堂兄家的小夥子,在東京大學的商貿院卒業了,家裡又有點錢,他自己去倒騰吧。
這是一個在政策上無法規避的問題。
趙桓心中也是清楚的,官員不得從商,是指官員自家不可從事商貿,不代表他的親戚不可以。
就說當年這條新政頒佈後,有多少官員從本家脫離出來,為的就是不讓自己的身份將本家限制住了。
而這朝堂上又有多少官員的親戚是從商的,分別在做什麼生意,趙桓可是瞭如指掌的。
只要他們不越界,一切都好談。
官員們自己家老實本分就好。
像徐處仁那種,顯然就是越界了。
石洵的一番話,讓在場的不少官員心中都一緊。
趙桓看著自己的大臣們,就說三司使周朝,他的小舅子就在太原府搞了一個開採煤礦的商社。
從今年年初開始,錢像紙一樣流入進來。
這事還與皇帝北伐有關,金國被滅,大宋北疆的領土空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