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是後人的說法。
在中國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嚴格的來說,絲路一共有四條。
北線是漢代開始的,從長安出發,一直到地中海各國。
南線是從蜀地出發,往西方。
草原絲路則是從草原出發,通往中亞最後到歐洲。
陸地絲路很容易受到戰爭的影響,而西域又是一個常年戰亂的地方。
所以,還有另外一條絲綢之路,是海上絲綢之路。
這一條絲綢之路,可以說是最古老的人類大航線。
他的起點是泉州和廣州,一路經過南洋諸島,穿越凌牙門的海峽,隨後往西,抵達注輦印度南部),又穿越海洋,抵達大食阿拉伯),再到崑崙奴非洲),從路上進入歐羅巴,抵達大秦。
在無數個陽光明媚和狂風暴雨的日子裡,一艘又一艘船,載著琳琅滿目的貨物,從華夏出發,經過萬里,在海水湛藍的海岸停靠。
那些不同顏色的面板、不同顏色的眼睛,說著完全不同語言的人,用好奇而熱烈的眼光,看著被搬運下來的絲綢、陶瓷、茶葉、銅器等等。
華夏雖然是農業大國,但其實上,很早很早就開始了遠洋貿易,一代又一代人,行駛在古老的航線上。
尤其是到了唐朝,不僅僅諸多貨品被運輸到海外,更有無數海外的人,漂洋過海登陸華夏神州。
就說廣州,自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有許多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匯聚。
隋唐時期成立的市舶司,就相當於海關,在趙宋時代,發展到了極致。
只是後面有些人不爭氣,把海洋的路自己給堵上了。
卻說這市舶司成立後,華夏的造船技術也突飛猛進。
到了趙桓這個時代,船已經達到了歷史的頂點,也是全世界的最高點。
由華夏行駛出去的船,凡途徑之地,都要引來無數人的圍觀。
例如在注輦,人們會站在海邊,遠遠觀望大宋的船駛來,用無比嚮往的眼神凝視著那些載滿商品的商船,做夢都想上去看看。
並且還有人感慨:這一輩子,如果能去這些船行駛來的地方去看看,死也值了。
即便是到了大食的海域,以造船著稱的大食人,看到大宋的商船,依然要發出感慨:真主造出來的奇蹟。
呵呵,這些年,趙桓倒是沒有把太多的經歷放在海洋上。
畢竟這十年,戰略重心是溫飽、軍事和內貿。
海洋有趙構,為了牽制趙構的權力,趙桓又找來了虞允文做海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