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第457章 鐵道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7章 鐵道司 (1 / 3)

靖康八年八月,大宋至少已經有十五萬支火槍。

巨大的軍工需求,加上皇帝親自盯著的工事,大宋的火槍製造在短短几年之內發展飛速。

從純手工打造,到磨具的成型,再到全部標準化,標準化後,開始出現流水線的雛形。

並且,朝廷在郊外買下一大片地,在那裡建立了規模龐大的軍工廠,將東西坊也都遷移過去。

據司馬君如的前方情報,金國已經開始製造火槍。

金國是有完整的軍工系統的,金國繼承了遼國的全部遺產。

像遼國那種國家,已經不是以前的北方遊牧民族。

遼國有完善的政治體制,有成熟的工藝製作。

五代十國戰亂大量北逃的漢人在那裡發展了規模性的工藝,包括武器製造,甚至包括火藥的製造。

所以,趙桓沒有自信到,大宋能做出來,金國就一定做不出來。

金國也有大批漢人人才,也有基礎。

他們從大宋偷了一些火槍,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

但是,金國的火槍數量,是一定無法和大宋比較的。

畢竟,幾十把,幾百把,甚至幾千把可以用人力堆起來。

但幾萬只呢?

這是需要規模化的生產作坊的,大宋在這上面已經快五年的時間了,才有今天的小小成就。

金國至少要花二十年時間,才能有大宋現在的規模。

原因很簡單,大宋再宋徽宗時代,冶鐵和開礦就已經很發達了,鐵量充足,技術也相對成熟。

這是之前的遼國和現在的金國無法比的。

這才是綜合國力的較量,站在趙桓的角度來說:朕不擔心你偷朕的技術,這種技術朕攔不住,朕不擔心的原因就是,真正的綜合實力,一定是要有相當長時間的基礎積累的。

更何況,金國的民生業都是渣渣,金國朝堂根本支付不起大規模發展軍備的費用。

如果完顏宗磐要強行發展軍備,那趙桓自然是樂得看見。

這一段時間,趙桓受到的最多的還是徐處仁關於全國各地的礦山開發的進度。

現在大宋的幾座主要礦山,都埋下了火藥,每天都在炸山體。

如今的大宋,有三大官營鋼鐵廠。

一是京兆府的長安鋼鐵。

二是太原府的太原鋼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