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第383章 糧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3章 糧荒 (1 / 4)

趙桓回了羅淙和肖江魏的奏疏:不準!

這事朕要是真答應了,百官如何看待朕?

他倆人的確是欠了岳飛人情,但做的事,卻是對朕有利的,是真心在為朕辦事,一碼歸一碼。

身為皇帝,這麼簡單的權衡之理都不懂,如何掌控整個大宋?

這要是準了,以後官員們做事就畏首畏尾了,擔心這個,害怕那個。

從某種角度來說,現在的處理結果,對岳飛更有幫助,畢竟,有人已經盯上岳飛了。

不過,這件事肯定不會因為皇帝不準,就結束。

羅淙和肖江魏心中有愧,再任職下去,怕是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喝不進水了。

果然,第二天,吏部尚書李若水提出了這件事。

如此看來,羅淙和肖江魏的請辭態度之堅決。

皇帝道:“不準!他二人秉公執法,不僅無過,反而有功,當賞才是!”

“陛下,他二人在信書中態度堅決,恐怕留不住。”

“朕已經回信給他們,朕希望他們留下來。”

群臣高呼:“陛下聖明!”

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最基礎的能力,是判斷皇帝的真實意思。

那些拿皇帝在朝堂上說的話全部當真的人,基本上是不適合待在權力中樞的。

就像李若水自己也說了:皇帝希望他們留下,可能並非真正希望他們留下,僅僅是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態度而已,鼓勵官員們無所畏懼,但從私心層面來說,皇帝是希望懲罰他二人的。

他二人若是堅決請辭,皇帝對他二人只會生好感,不會有半分厭惡。

這些政治上的潛規則,不可說,但高手都這樣做了。

接下來,羅淙和肖江魏不斷向朝廷書信,表達自己請辭的決心。

最終,皇帝才迫不得已在吏部的奏疏上籤了字,蓋了印。

由皇城司和政事堂各自重新安排官員上任。

而江陵府的罪魁禍首賀遠山,今日,則在五朝門外被腰斬!

至此,因旱災而引起的風波,也暫緩下去。

江陵府原有的勢力徹底被打碎。

雖然政局鬥爭暫告一段落,但因為今年大旱,導致的半個荊湖路良田荒廢,水池乾涸。

作為江南最大的糧倉,以往都是向別處輸送糧食,但今年,卻需要其他地方來供給。

這個影響,才剛剛開始。

徐處仁不無擔憂的說,今年需要從交州運回更多的糧食,並且,朝廷要做好糧食緊縮的準備。

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縈繞在人的心頭,在東京城的街頭,有人討論說今年荊湖路有太多災民,餓死了不少人,需要大量的糧食做供給,這意味著糧價會有所增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