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種樹的重要區域是在西北,為此,張叔夜還專程到了西北,找人開始對關中地區進行考察,第一階段是恢復唐朝以前的植被覆蓋面積。
在第一個階段需要二十年時間。
要做這樣一件事是離不開政宣司在民間大肆動員的。
不過,這件事只是靖康六年的一個插曲,並沒有在這一年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更準確的來說,只是皇帝為大宋的未來佈下的一個局。
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在糧食產量逐步穩定的大環境下,生活必需品之一的衣服都是這一年大宋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民間的布行生意,在這一年開始集中爆發,燃起這團火焰的首先是東京城。
出現這一盛況的根本原因是朝廷新政這幾年在民間積累了一些財富,東京城的溫飽問題是最先解決的。
據徐處仁提交上去的彙報來看,東京城的百姓,十有八九是能夠吃飽飯的。
只要是一個有手有腳的成年人,只要不懶,都可以靠勞動來養活自己。
這一年的商人們,才真正感受到了朝廷新政帶來的好處。
比起消費大幅度被拉動起來,漲的那些商稅已經不算什麼了。
而徹底改變大宋商業生產基礎的華興紡車也在這種環境下橫空出世,與蒸汽機一起拉開了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
當軍器監已經開始在著手製造鐵軌蒸汽機車的生產模具的時候,沒有多少人在意的永盛莊園,卻已經在東京城外買下了一大片空地,建起了生產一種叫做華興紡車的製造廠。
而這個時候,在新政下受益最大的張記布行並不知道,它的末日已經來臨。
僅僅只是一個月之後,李氏布行的出貨量突然暴漲。
因為市場需求過大,在短短一個月之內,還尚未影響到張記布行的生意。
但是,在出貨量有了保障的情況下,店面的資金流水賬目變得非常漂亮,李秋娥已經有了足夠的底氣開始擴充門店。
又在永盛莊園的幫助下,李氏布行的擴張變得非常順利。
四月的時候,李氏布行已經在東京城開了三家店,並且剛剛購買了第四家。
直到這個時候,張記布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雖然他們的售貨量依然在增長,但眼看一個強大的對手就這樣崛起了,張清遠開始坐立不安。
為此,張清遠派人以僱工的身份潛入李氏布行的織布廠,帶回來的訊息震驚了張家所有人。
張清遠連夜拜訪顧永志,並將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告訴給了顧永志。
顧永志在張記布行是有十抽一的股份的,雖然這事沒有在商部做登記,但暗地裡是有分潤。
他怎麼會允許有人在他的口裡來奪肉,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將李氏布行的紡車製造工藝偷過來,然後立刻去商部登記專利權。
偷學紡車的製造工藝,這件事並不難,張清遠只需要派一個專門製造紡車的工匠過去,偽裝成僱工,幾天之內就可以學到。
張清遠從顧永志那裡離開後,連夜就開始找這樣一個人,第二天這個人就去李氏布行去謀職,第三天就將華興紡車的圖紙給送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