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第253章 扶貧之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3章 扶貧之策 (1 / 3)

如此看來,商戶需另設一個府衙來專門幫助一些鄉村下戶和坊郭五等下戶脫貧!

這脫貧的方式,便如趙桓搞的一個農學速成館一樣,教授鄉村下戶一些他們不懂,但對他們又有實際用處的知識。

後世不是有一句話嗎:知識就是力量。

幫助他們提升力量,營造好的社會環境。

徐處仁道:“臣亦贊同趙相公所言,如此這般,方為聖道,便另立一府衙,專門傳授百姓農學、工學或商學,甚至大學也不拘泥於少年人,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想學,朝廷不當有年齡限制。”

趙桓道:“唐愛卿以為如何?”

“臣亦贊同趙相公與徐相公所言,可做了兩手準備,一是鼓勵百姓能上學的上學,無論老少,不過下戶、五等下戶家中貧瘠,不一定上得起學,二是多多開設如農學速成館這種簡單之學,無償授業,足以滿足百姓的需求。”

趙桓點了點頭,如此這般,便要逆推大宋的教學體系了。

石子明按照趙桓的想法,將大宋的教學體系分了小、中、大三等,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知識水平。

但其實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例如大學的等級,大學畢業後,是入朝為官,還是進入民間?

進入民間能做什麼?

大宋的商業整體來說,還太單薄,就業機會不多。

而且因為之前科舉積累下來的冗官問題,實際上到現在還沒有根本性解決。

趙桓是他孃的殺了很多人,但和五十萬公務猿這種數量比起來,趙桓殺的那些又算什麼?

目前還有大量的在編人員是無所事事的,靠朝廷養著的。

而現在朝廷要在各地開設無償授業的免費速成館,這些人就派上用場了。

趙桓記得去年的時候,便讓徐處仁將陳旉的《農書》印刷下來,下發下去,不知此事進度如何了。

“徐愛卿,那《農書》的印刷和授業到了哪一步?”

徐處仁道:“回稟陛下,《農書》先後已經印刷3000冊,下放到京畿路各鎮上,由鎮監對每一個鎮做統一管控。”

“徐愛卿,此事需要給朕交個結果出來,朕要可以看得見的結果,證明百姓們真的在學《農書》,並且學到了實用的東西,《農書》是要推行到全國的,現如今京畿路若是都推行不下去,更別說整個大宋。”

徐處仁道:“陛下放心,臣定親自去視察。”

“有勞朕的太宰了。”趙桓道,“農業問題一日不解決,朕一日寢食難安。”

“陛下心懷黎民,臣等當為陛下分憂。”

趙桓思忖片刻道:“如此,農學速成館便放置到各個鎮、鄉里,手工藝、商學速成館,便放在城裡,另外,叫速成館不太好聽,便叫民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