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說話了,身為人臣,不應和兩聲是不是也太不給面子了,皇帝若是覺得沒面子了,是不是又改發飆了?
眾大臣高呼:“陛下聖明!”
趙桓道:“既然諸位卿都認為朕是明君,那朕再做一件事,諸位卿,你們看,朕將這天下的徭役都廢掉如何?以後凡是百姓出了勞力的,朕給錢!”
按理說,廢除徭役官僚們是不願意的,有免費的勞動力不用白不用,但現在問題來了,皇帝自己願意出錢,又不用他們這些大臣出錢,他們也犯不著和皇帝較勁。
況且,一旦免徭役的制度實行下去,以後凡是有大規模的工程,要請老百姓們來勞動,這些錢就要從國庫裡撥出來,到地方政府後,嘿嘿,豈不是說大家多了一條發財之道?
大臣們各個心思轉得飛快,皇帝啊皇帝,你就算殺大臣又如何?你還是太年輕了,誇你幾句聖明,你還蹬鼻子上臉了,搞出這麼個制度,以為自己就是千古聖君了?
大臣們才不管國庫還有多少錢,大宋每年都要調動數萬甚至數十萬人民修理黃河,而且各個地方的基礎建設也是需要人的,沒了徭役,就需要更多的錢從國庫撥下來。
看到白花花的銀子撥到地方上去,大臣們做夢都會笑醒。
李綱出列道:“陛下,若是廢除徭役,國庫壓力大增是小,臣擔心錢撥到地方,真正達到百姓手中所剩無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卿所憂有理,朕自有辦法。”
見年輕的皇帝都想到這一點了,李綱也不多說什麼了,雖然不知皇帝接下來怎麼搞,但李綱對皇帝頗有信心,他感覺年輕的皇帝一定是一位有作為的明君。
其他大臣就不這麼想了,皇帝,你有什麼辦法,無非就是殺,這個口一開,到時候全國上下官員手裡都不乾淨,難道你還能殺掉所有人不成?
諸大臣心中不以為然,覺得皇帝還是太年輕,明顯是想一出是一出。
作為後世人的趙桓,雖然正統歷史讀得不多,但小說也是看了不少,當然知道這群大臣腦子裡都在想什麼。
宋朝這個朝代,無論是前期還是中期,朝野之上大臣們雖說大多是腐儒,對武力壓制得太厲害,導致宋的國力很弱,但你不得不承認,的確出了一些忠心為國的文人,例如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人。
至少那個時候的朝政有這些人,氛圍是端正的。
但經歷了宋徽宗趙佶這一朝之後,兩府三司被搞得烏煙瘴氣,御史臺不合蔡京等人口味的,一律都流放,宋徽宗本人只需要聽到他喜歡聽的,看到他喜歡看的。
此時留給趙桓的這些大臣,沒幾個真正有用之輩。
在趙桓看來,這朝堂之上的大臣們,基本上可以換一批了,李綱也只是在這個非常時期趙桓用來向天下百姓表決心的,李綱其人剛正不阿,腦袋一根筋,以後能否做樞密使還是個問題,去御史臺做御史中丞又沒何也好用。
大臣們已經各懷鬼胎,皇帝卻已經動了殺乾淨大臣的想法。
這徭役是絕對要廢除掉的,不然人民怎麼能從繁雜的苦力中解放出來,真正的去做點能拉動經濟的事呢?
至於接下來官員們撈錢的問題,趙桓已經想好了對策,只是現在眼下最重要的是外患,凡是都要一件件來不是?
“既然無人反對,那就這麼定了吧,政事堂擬定細則,今日便昭告天下,退朝!”
殺完人之後的趙桓回到自己的寢宮,心情好多了。
喜歡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請大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