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天是有了,可這地,他還需要大量的能源及法則才能凝出實質的形態。
還是那話,不需要他去悟,但他必須找到附合這些要求的物質,然後吞噬進來。
所以蕭逸在呆滯一陣之後,倒是又與老婆一起討論了起來。
終於,兩人得出結論,這種古怪的力量,或許就是與弗家那種力量相似的一種。
或者,本來就是一種。
其實呢,這是兩種力量的融合。
一種是不值一提的、也即人本身受刺激之後激發出來的生命潛力,但這種力量只能偶而的提供,不能像心力那樣常態化存在。
這是生命元力,人們常說,燃燒生命潛力,就是指的這種,與心力不同。
若將心力當成法則,那麼這種就是本源力量。
另一種便是主要的部分,也正是他們聽聞已久的氣運之力。
在弗家,這叫願力。
弗門並不像他們所說的那樣清靜無為,靜坐苦修。
發展信徒,廣建廟宇,這才是根本。
然後讓這些信徒發願,這些力量匯聚起來,是不可輕視的一種力量。
而在道家,則仍是氣之所在,所本者氣分陰陽,清輕者上、渾濁者下,以此區分。
因此,道門一般不需要人類的這願力,而往往於聚氣之所獨自苦修,號為“煉氣修士!”
所以也能時常聽到一種稱喟,叫”大士!“卻是連這修之一字都免掉了。
意思可能是,人家已經修成正果,不需要再修了。
但是,便是道門,也無法忽視這人類願力的力量,因此宗門傳承便由此而來。
只不過如弗門一樣,對這願力一般並不明示,需要修士自已去悟。
所以,願力本質為一,實則大致分為兩類,天地之願,與靈體之願,然而這裡面也有許多相交之處,不易區分。
比如萬物有靈,那麼便是山川大地,小花小草,也能給修士提供願力。
這些願力並不難獲取,但要區分是天地之願還是靈體之願,就不容易了。
所以弗門也講究,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罩紗燈,並且殺戒是第一戒。
弗門對願力的重視可見一斑。
因此大致上靈體之願仍是以人族之願為主,這個可以從其行動上明確證明,但在說法上卻一定要稱為”眾生!“
遺憾的是飛蛾、螻蟻不會上香許願,不過對它們的好,它們也一定知道。
夫妻倆弄清楚這個之後,盡皆沉默無語。
王馨一直希望為天下百姓作些什麼,其根本出發點只是出於“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