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對於修士來說可能還不覺得有個什麼。
假如修練只是緩慢,並沒有出現什麼異常的情況下,三百年是榮耀、是新徵程的起點,是對過去修練有成的一個證明。
凡俗壽一甲子到百年,築基褪凡可壽兩百年,金丹境便已達五百壽限,晉入元嬰便有八百年以上。
因此,當年的這些侍衛們雖故去不少,但也能延續至今,對當年的事情記憶深刻,這對於王馨瞭解當年的事情省力不少。
在保護原王鳳嬌這件事情上,王馨是有心結的。
雖然在後來關鍵時刻她良知衝撞,化解了心中的貪慾,即大明城裡最終還是化解了真龍殿對王鳳嬌的傷害。
但在她認為,這終是自已的一個過失。
畢竟,若不是左清嬋出事,原王鳳嬌也不會死。
原王鳳嬌說起來與她們萍水相逢,更因左清嬋的原因讓這份友情再難進步,似乎論起來與王馨並沒有太大的交集。
但標準不是這樣定的。
王馨清楚的知道,既然自已在那時便已存下了替天行道的心思,保護好左清嬋母女這就不該有任何疑問。
但她......的確是有想讓原王鳳嬌死的私心。
不然,王二丫的問題更讓她煩悶。
因此,對有些人來說犯下過錯才有可能悔恨,但對王馨來說,只要有過那種念頭,這就已經犯了過錯。
這就是左右修道之人最根本的東西,本心、也叫道心。
道心並不是指必須要嚴格遵遁某種凡俗人間定下的道德標準,強令選擇善的一方,摒除惡的邪念。
而是指的明悟自已,用王馨的話來講,那就是,你須明白你要的是什麼!
修士,從一開始就在掠奪天地資源,擠壓其它生靈生存的空間,所以,說善惡就有些太過荒唐。
物竟天擇,這才是主題。
這樣說就是指王馨在知道這夥人就是大明皇室的後裔之後,她那顆補救自已遺憾的心思便又活泛了起來。
就像......作了虧心事、害死某個人,總想去給人家上柱香、燒點兒紙錢一樣。
盼著對方早日超脫、不再糾纏一樣,如此,才會清除心中那份遺憾和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