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鶯鶯傳> 第224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4章 (1 / 3)

李二郎雖然是公門裡的人, 可是知道納倉鈔的訊息也就不過比大家早了三天而已。等到三天之後,這個訊息就透過官府文書傳遍了整個揚州。新大人的目的是達到了, 揚州城裡現在家家戶戶都在贊這位新大人。

眉嫂子家裡難得做了一回蜂蜜酥餅——這是她拿手的點心, 味道比那些點心鋪不知道好到哪裡去。只不過做這個十分麻煩, 她難得做一次, 若是做了總要多做一些, 然後分送四方親鄰。趙鶯鶯自然也收到了。

“咱們這位父母官也算是用心了, 我家雖不差這十兩銀子, 可是曉得這個訊息哪一個不說大人的好?”眉嫂子嘴角含笑道。

其實新知府大人這個舉動對於他們這些人家有一個更重要的含義, 他既然肯做這樣的人情, 那必然是重視官聲、履歷超過斂財或者別的什麼的。這世上不怕當官的是偽君子、是官迷, 他們真要是裝樣子,百姓就足夠謝天謝地了!

真要是偽君子總得表面上行事合乎君子風範吧, 至少做事情有個底限吧, 至少不可能像前任一樣光明正大撈錢吧!百姓的要求不高,這樣就足矣!

趙鶯鶯微笑著應答:“我聽說有些人家正在找買不起的人家買份額, 要我說這樣的人家真的有?就算是借錢也應該買下啊,轉手就有一倍的利呢!”

眉嫂子嘖嘖幾聲,正色道:“哪有你想的那麼容易,十兩銀子是說借就借的?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窮人家的朋友大都也不富裕, 這銀子可難得借出來。要是糟蹋在手上,還不如把份額賣給別人,多多少少賺點兒。怎麼, 你家就沒有這個意思?”

趙鶯鶯和崔本還真沒有這個意思,這個事情聽起來簡單,然而事實上卻不會那麼簡單。花錢從窮人那裡買來別人的份額,可是官府說的清清楚楚,只能每家憑戶籍證明去領取,所以花錢的人只能等別人把倉鈔買到了才能得到。遇到明事理的,人家不會鬧出風波來。就怕遇到無賴混子,假裝只是普通的借錢,轉手倉鈔還錢,卻隻字不提人家要的是倉鈔。

雖然賠不了錢,可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可要是不只口頭約定,而是正正經經寫 文契來約束,事後未免不好處理——根據官府裡的說法,知府大人嚴厲禁止這種私下轉讓份額的行為。文契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拿著這個文契對簿公堂,那豈不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麼!

就連知府大人都知道他們買賣份額了,是想怎麼罰?

所以這宗買賣就像是高利貸一樣,雖然利潤很高,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先不說要防備著人去官府告發,就說簡簡單單威懾住賣份額的人家,使其老老實實履行約定,這就要是有頭面的人才行了。

也就是這時候,崔本把李二郎叫到家裡,又請了一個牙行裡常做中人的年長叔伯過來。一小箱銀子拿出來,五十兩一錠的大元寶總共有二十個,整整齊齊地排在箱子裡,一千兩銀子直看的人眼熱。

好歹李二郎是在公門裡做事的,牙行的人也算是見慣了市面,兩個人還不至於為了一千兩銀子做出什麼失態的神情。就是李二郎,開頭覺得微微詫異,後面一想崔本的生意,他又沒有什麼嗜好要花錢,幾年積攢這份錢財也很正常。

崔本指著一千兩銀子道:“這是實現說好要借給李二哥的,若是事後有不夠再說罷。寫借據之前李二哥可以先驗驗銀子的真假!”

銀子金子什麼的弄假的太多了,好多做生意的人行騙就用的這個。又因為銀子是通用的貨幣,所有世間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對真假辨認一二。像李二郎這種常和銀子打交道的更是比一般人敏銳,然而比起專業人士還是差多了。

於是李二郎拱拱手,請旁邊的中人幫著一起驗看——這人是牙行裡常做中人的,對於金銀成色的驗看也很有一手。

親兄弟明算賬,崔本一點都不介意李二郎似乎很不信任他,自己驗看也就算了,還要拉著別人一起看。很多事情只有事前做的細致了,之後才會更好。所謂‘醜話說在前頭’,有時候這樣更好。

崔本不只不介意,還拿出了鑿子和錘子道:“我家雖開著鋪子,卻不是大鋪子,更不是傾銀鋪子。破開元寶要用夾剪,我這裡是肯定沒有的。若是李二哥要檢視,就用鑿子將就將就罷!”

夾剪是專門用來剪破銀子的工具,蓋因一個元寶太大了,日常生活中常常是用不著的,所以使用的時候要破開。這種工具只有生意很多的大鋪子和專和銀子打交道的傾銀鋪子有。除此之外,夾剪還有另外一個功用,那就是檢查銀子中心是不是有灌鉛。

假銀子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往中心注鉛,而這種手法遇上夾剪破銀子就無所遁形了。

李二郎點點頭,有對中人示意,於是兩人從二十個大元寶裡面隨意挑了四個,然後一一鑿穿,銀子性軟,這並不難。一看此時內裡,果然都是實心的!

又是一通商量,最後崔本拿出了筆墨紙硯交給李二郎。李二郎的字跡雖然說不上漂亮,可是寫一份清楚的借據是不難的,只見不一會兒就寫畢:

‘立借據人李雲守,系揚州知府衙門刑房衙役,因生活困難,一時無錢。憑保人李忠和,借到崔本名下白銀一千兩,月利半分,用於自家。約至本年秋日時本利交還,不致少欠。恐後無憑,立此借據為照。’

這份借據就是按照時下最一般的借據來寫的,只有利息一條很低,此時除了親戚朋友間不要借據也不要利息的借錢,利息一般都在兩三分左右,若是高利貸只會更貴,大約在三分到五分之間,而過了日期不還賬,還有利滾利的說法——這份文契裡並沒有利滾利的說法。而利滾利起來就可怕了,那真是要命的事情!

這也是正常的,崔本又不是要向李二郎放高利貸,就這半分利也是李二郎要加的。按照他的說法,既然都寫了借據了,一點利息不加不像樣子,於是執意如此。倒是那中人笑道:“就你們二位省事兒了,一般人為了利息是多少得打起來,二位倒謙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