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鶯鶯傳> 第37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章 (1 / 3)

一盤炒青菜、一盤攤蛋、一盤豆腐幹、一碟鹹菜、一碟酸豆角, 最後是今天中飯的主菜酸菜魚鍋子,拿小炭爐熱著。趙吉一見這些好菜連忙道:“鶯姐兒, 去, 給爹蕩上我那封缸酒來。”

趙鶯鶯脆快地應了一聲,轉頭就啟開了酒壇子,拿提子提了滿滿一提, 倒進了趙吉平素用來喝酒的酒杯:“爹,只喝一杯, 下午晌還要做事哩!”

一家人正歡歡喜喜吃飯,外頭突然有人道:“三弟過的好日子啊!這些天只聞見你家做的好菜, 不是魚就是肉的。”

趙鶯鶯聽見聲音轉頭去看, 正是自己的二伯父趙福——這可罕見了, 都知道自己這位二伯父身體不好, 平素除了早上出攤賣早飯小食, 平素都是躺在臥房裡由一個女兒伺候著吸水煙。

趙鶯鶯重新在趙家小院裡也生活了幾個月了, 但是真正和這位二伯父碰面的次數簡直屈指可數。

不過再不熟悉這也是二伯父,幾個孩子都站起身來叫人。趙福卻是滿不在乎的擺手, 只走近了道:“要說還是三弟你命好,三弟妹手藝好呢!我家那個做飯就是豬食, 又不能我這個男人家廚房裡打轉罷!”

趙福和孫氏每日早上開的是早食攤子,掌廚的是趙福。不過他信奉君子遠庖廚,除了出攤,平常是一概不進廚房的。至於說孫氏做的飯食是豬食,這又是笑話了。孫氏做飯並沒有什麼出挑的地方, 但至少也是中規中矩。

果然又聽趙福道:“我去叫你幾個侄子侄女兒來,也讓他們嘗嘗嬸孃的菜色,當作是享福一回了。”

說著趙福就要轉身叫孩子,王氏卻是扶著腰站起身來阻止道:“二伯別忙,我想這中午時候二嫂也是做飯了的,現在也擺飯了,叫孩子過來吃飯恐怕不大方便!我給侄女兒侄子盛一點子菜,二伯給帶去就是了。”

趙鶯鶯在一旁默然:二伯趙福不比二伯母孫氏,王氏一個女人家可以和妯娌拌嘴,卻放不下臉面和丈夫的兄弟撒潑。這時候家裡能開口的也只是祖母方婆子和父親趙吉而已,祖母不用指望,她向來有些偏自己這位二伯,大是大非上還能做到不糊塗,但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就沒章法了。

至於父親趙吉啊,只能說他面對哥哥嫂子總是有些拉不下臉來就是了。對此趙鶯鶯有些不樂,同時又有些喜歡——趙吉是一個心軟的人,這有時候固然不好。但趙鶯鶯作為他的女兒,更喜歡一個心軟心腸好的父親就是了。

說著也不等趙福答應,王氏就道:“鶯姐兒,你去拿個海碗來。”

趙鶯鶯很機靈,立刻起身去找了個海碗。相比呼啦啦一大群人過來吃飯吃菜,從菜裡面分一些出去倒還好些,至少分多少由自己決定。

王氏倒沒有小家子氣,一個大海碗盛了滿滿的一碗酸菜魚,上頭都冒尖了。趙福見此愣了愣,到底沒有說什麼,摸了摸鼻子端著海碗道:“謝謝三弟妹了,待會兒我讓蕙姐兒把碗洗幹淨了送過來。”

趙鶯鶯心裡嘆了一口氣,倒不是她又多在意那一碗酸菜魚——要真是兩家常常互通有無來往密切的兄弟,對面不要自家都會上趕著送去。關鍵是自家和二伯家交往,從來只有出去的而沒有回來的,末了就連一句好也難得到。這樣的情況,換成誰也不會覺得舒服。

她現在也只想著自己的謀劃能快快成行,等到自家搬出這趙家小院了後日子也就輕省了!

吃過飯後她坐在了桌前,不忙著做絹花,而是翻弄起了之前在貨郎那裡買的各色線繩縧子之類。這些東西不是用來繡花縫衣的那種,而是用來打絡子打結子的!

珠線、鼠線、金線、絲繩、縧子,粗粗細細都理順在了趙鶯鶯眼前。

趙蓉蓉見了笑著道:“鶯姐兒要打絡子?打算打個什麼?”

打絡子打結子都算是女紅編結裡頭的,同時也是一種極重要的,能和剪裁縫補、描龍繡鳳相提並論的女紅技藝。從古傳承至今,是一門拿繩子編結種種玩意兒的技藝,或有使用或純粹裝飾。

平常用途十分廣泛,且樣式多,花樣巧。平常生活中的大小用品如傘蓋、儀仗、門簾、帳鈎 、鳳冠、霞帔、笛簫、荷包、發簪等的下方就常常使用了絡子結子來裝飾。

不過即使都重要,在女紅眾門裡也有個先後順序——實在來說,打絡子打結子在普通人家婦女那裡並不流行。

富人家女眷和一般人家的婦女做女紅的原因是不同的。雖然同樣都說是陶冶情操彰顯女德,但實際上富家女眷更多是把女紅當作是一種消遣玩樂,圖的是賞心悅目。而貧家女子則是要用這個打理家人生活,為家庭服務。

原因不同,使得兩者同樣是做女紅,內裡卻千差萬別。富戶女眷,譬如出名的顧繡就來自於世家大族顧家的女眷,講究的就是藝術,如同文人墨客揮毫作畫一樣,不能有匠氣!一代代深宅女子是將自己的情致融入到了女紅當中。

貧家女子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了,首先重視裁剪縫補做鞋制帽這些有實際用處的,然後才是具有裝飾性的女紅,譬如紮花打絡子之類。而且即便是學紮花打絡子這種手藝,那也是學不深的。

一般人家家用是不用這樣的女紅作品的,也沒有機會學到高明的技藝!

《小兒語》女工一篇中說‘一鬥珍珠,不如升米,織金妝花,再難拆洗。刺鳳描鸞,要他何用,使的眼花,坐成勞病’也差不多就是說的這個情形了——本意是勸人樸素,但也從另一面說明瞭貧寒人家用不上這種技藝。

所以在趙鶯鶯家裡,從祖母方婆子到姐姐趙蓉蓉這種小輩,都不擅長編結之類。論到打絡子只會幾個最簡單的,偶爾用到荷包、汗巾上,也算是足夠用了!

可是趙鶯鶯打絡子就全不同了,她可是說是真正手藝出眾了——點頭算是應了趙蓉蓉一聲,然後就用長針把自己挑中的線的釘好,另一端則把主軸線繃直,系在了另一處固定的鈎子上,然後一把十幾根各色線繩,有金線也有珠兒線,十個手指十分靈活地上下翻飛地偏織,攏、撚、勾、合最終成行為一隻活靈活現的蟾蜍。

原先趙蓉蓉只是湊過去瞥一眼,但是後來就看住了,眼睛裡異彩漣漣:“鶯姐兒好巧的一雙手,往常見別人打絡子做物件,但也沒有見過這樣靈活好看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