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脈網要是不好好經營起來,姜德音都覺得自己對不住家族前十八年的精心培養。
於是,在姜德音的牽頭下,這一幫小姐妹便有不少心動了。這年頭女性的活動少得可憐,束縛太多,在後宅困久了,可不就將心思往宅鬥那方面發展了麼。
聽到姜德音提出的新思路,這幫剛嫁人不久的小娘子很是心動,都是大好年華的小娘子,誰樂意在後宅把自己蹉跎成一顆魚眼珠吶!
剛嫁人的小娘子們還保持著自己少女時的爛漫,全都爽利得很,想了想自身的處境,覺得自己能扛過婆婆和丈夫的,通通點了頭。
姜德音第一波拉人計劃,成功。
至於藥廠的第二個群體,姜德音自然而然就找上了工部那些技術宅的夫人們。陸安珩就是混工部的,姜德音自然要幫他走好夫人路線。
枕邊風的威力可是巨大的,姜德音也沒想著讓陸安珩那些工部的同僚們都對他言聽計從什麼的,只要對他無惡感,關鍵時刻不落井下石就行。
這個目標,夫人們吹吹枕頭風還是能達到的。
接到姜德音邀請的眾位夫人們也各有算計,世家的小娘子們早就聽聞了藥廠這個神奇的地方,有了之前大夫協會和慈善組織的事兒,她們心裡清楚得很,藥廠要是做好了,絕對又是一個刷名聲的好機會。
讀書人最重名聲,有這個條件的,自然都想往裡頭插一手。
而不是世家女的官太太們,在得知會有一群身份高貴的同事後,心思也活絡了起來。說起來,誰家沒個兒子女兒呢,萬一和那群貴女投了脾氣,說不得還能讓兒女的親事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這麼看來,絕對是利大於弊呀。
於是姜德音的第二波拉人計劃也這麼順利地透過了。
將大夥兒湊在一塊兒後,姜德音明確表示,目前藥廠最要緊的事兒就是先建出一個託兒所來。
考慮到這又是個新名詞,姜德音還費了些心思給眾人解釋了一番託兒所的作用。果不其然勾起了一眾親娘們興趣。
這群人可都是不差錢的家夥,你一言我一語就將託兒所的建設資金也湊齊了,就等著找齊木匠和工匠開工,不久後就能造出來。
藥廠的幾位老前輩對姜德音的行事手段也表示出了贊許,這種手腕玲瓏分分鐘就把贊助拉到手的人才,再多來十個大家也不嫌多啊!
在藥廠中,姜德音還見到了奇女子阿青。
阿青現在的狀態很好,脫離了刻薄婆婆的壓制,自己又能掙些銀錢養活自己和女兒,雖然偶爾會聽到來自嫂子的一兩句抱怨,但是比起在婆婆手底下討生活的日子,那簡直好太多了。
再加上阿青為人勤快,手腳又麻利,做出來的藥袋又快又好,沒過多久就被提拔成了小組長,管著手下十個人。
阿青的兩個嫂子見阿青的工錢不少,也動了來藥廠做藥袋的心思,姑嫂之間的關繫好轉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