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口感的評判,其實就是從澀口程度以及入口之時從舌尖到喉頭的爽滑程度來決定。
公正性方面,此次鬥茶暫且由兩人自行評定,但將採用錄影的形式稍後上傳到網路,更會寄出茶樣邀請知名茶人品評。
在這種前提下,兩人絕對不會以自己的茶人聲譽冒險。
……
所有的準備盡皆完畢之後。
櫻井助靜心凝神,從包裡取出了一包作為樣品的碧春茶。
而陸雨亦是帶著一絲淡笑,拿出了自己的信陽毛尖。
他之所以沒有拿出碧螺春,一則是為了保密,二來更是要讓信陽毛尖在所有股東面前樹立起絕對的信心!
壺內的水在徐徐加熱,陸雨的心卻慢慢的沉靜下來。
抬眼看了看對面的櫻井助,他發現櫻井助竟是閉上了眼睛,仿若心無外物般一改剛剛的狂躁!
陸雨心中暗暗點了點頭。
在茶道傳承與心境方面,東瀛茶人的確有獨到之處。
對於東瀛茶人來說,茶更像是一種信仰。
他們的茶人能夠為了一杯好茶而靜坐一天,為的便是在最佳的狀態在最佳的時機泡出一杯好茶。
而這個世界上的華夏茶人卻鮮少能做到這一點。
浮躁的世俗觀一直都在影響著茶人的前進。
有的茶人甚至會為一種茶的沖泡方式或者水溫、喝法等一些細節而終日爭吵不休。
其實他們並不知道“茶之為飲,適口便是最好”的這個道理。
任你有教科書般的精準投茶沖泡,但自己不喜歡不適口,便永遠無法得到品飲一杯好茶的享受。
之前陸雨也同樣不懂,但自從經歷過全國茶人資格考評,尤其是與吳海明爭奪第一的排名之後,他已經有所頓悟。
吳海明的紅茶幾乎符合這個世界對於紅茶的一切要求。
如果僅僅按照這些制式化的要求來品評的話,吳海明的茶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可偏偏這種茶卻根本不符合華夏人的口味,明明是好茶卻根本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喝。
這絕對不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