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毓曉得意地揚了揚嘴角,剛要再開口,聽到前排悠悠地響起了一個聲音,語氣比自己的還要得意。
“女史您說話可要仔細了。”孟毓嫻笑著說,“我若是沒有記錯,三姐姐的這首詩可是得到過靜西王的贊許的。”
孟毓嫻話音剛落,女史便神情大變。
孟毓曉看了一眼孟毓嫻,正好她也看過來,姐妹兩邊對視一笑。
孟毓曉原本打算自己說出來的,現在借了孟毓嫻的嘴倒也無所謂,反正這一次孟毓曉是做足了準備來搞事情的,能確保自己和孟毓嫻的安全。
“這首詩我也記得,當時好像王爺還給三小姐題了一幅字畫。”坐在最前面的唐婉玲也儀態自然地開了口,微微側身看了一眼孟毓曉,孟毓嫻朝著她淺淺一笑,點頭算作回禮。
才安靜下來的秀女又炸開了鍋。
這裡一共三十多名秀女,只有不到十位是頤和郡主詩社裡的,知道當日事情的人其實並不多,有人就算聽說過這件事,大多也不知道孟毓曉作的哪首詩,如今聽說這首詩是得了王爺賞識的,眾人紛紛歆羨地看向了孟毓曉。
“說起來我倒是無緣鑒賞到王爺的這副墨寶,不知三小姐這次入坊有沒有帶在身邊,有沒有機會讓我觀摩一番?”唐婉玲又輕聲說。
孟毓曉揚揚嘴角,感激地看了一眼唐婉玲,隨即伸手從於嬤嬤手裡接過她剛回去取來的卷軸。
“正巧想著今日女史或許能點評一番,我便差嬤嬤回去取了過來,既然是婉玲姐姐想看,那毓媗便當眾賣弄一番了。”孟毓曉說著慢慢地解開了卷軸上的絲帶,“毓媗的詩文正如女史所說,不值一提,大家全當是欣賞王爺的筆墨吧。”
孟毓曉同於嬤嬤一起,慢慢地將卷軸拉開來。
唐婉玲率先帶頭起身走了過來,其他人便也慢慢地湊了過來,不一會兒,便將孟毓曉圍了個水洩不通。
“王爺的書法當真是十分的好看。”唐婉玲站在卷軸前打量了好一會兒,輕聲說,隨後又抬頭朝著孟毓曉抿嘴一笑,“不過也要妹妹的詩文寫得好,才能得王爺賞識。”
孟毓曉將手裡的卷軸交給於嬤嬤收好,連忙又欠了欠身子,朝著唐婉玲回了禮。
“毓媗原本也以為自己這詩寫得不錯,才能得王爺這般賞識,今日被女史這麼一說,或許王爺不過是拿毓媗的詩練練字罷了,倒是毓媗會錯意了。”孟毓曉說著抬頭將目光瞥向女史,笑著說:“女史,您說是這樣吧,依著王爺的才學定不會是因為看中了毓媗這連詩都稱不上的東西。”
女史早已經慌了手腳,面對孟毓曉的步步逼問,眼神躲閃,神情慌張,愣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孟毓曉臉上的淡笑漸漸地散去,直直地盯著眼前的女史,眼神極其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