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飛滅> 第三章 三境九階八十一重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章 三境九階八十一重天 (2 / 2)

五髒精炁被經脈、丹火淬煉便能凝結成真元,真元聚而成丹,此即是煉炁為精。

但是單靠人體內自發的精炁,還不足以讓修行之人達至【天人合一】的境界。需知天地萬物皆有靈,引天地靈氣入體,乃是大道必經之路。所以修道之人,首先是築基,築基便是養好五髒,淬煉體魄,用以養先天元氣。體魄強健,元氣純正,方能開通七竅。七竅通,才能引氣入體。

按照真元強弱,修行的境界可大抵分為三境、九階、八十一重天地。

所謂【三境】乃是【問天境】、【真我境】與【自在境】。

【問天境】顧名思義,乃是問天尋道的初始境界,在這個境界裡,修行之人嘗試著理解天地大道的運轉規律,以法術來溝通天地靈氣,增長自身的神通。不同道祖的道統對於天地的理解不盡相同,在運用靈氣的法門上自然也不完全相同。但無論哪個道祖的法門,在【問天境】的理解上,也都是將它細化成三個階段:築基、引氣與結丹,這是養成法力的過程。

第二境稱為【真我鏡】,言外之意是修道之人理解了天地萬物的運轉,必然開始深刻地認識自己。無論是把自己當成大天地的一部分,還是獨立於大天地的小天地,都必須要明確自己與外物的區別與聯系,頓悟個體的地位,從而成就真我,完成自我的圓滿,並以此徹底擺脫外界的束縛。在這個境界裡,修道人注重領悟,是知人知己的關鍵階段。【真我境】也有三階,乃是:【明心】,【不惑】與【知運】。

第三境則是【自在境】,在這個境界裡,修道人已經明悟天地至理,內外交感、上下渾然一體。與外界若即若離,可分可合,隨心所欲,自在無礙。也有三階,乃是【逍遙】,【無極】與【歸一】。

所以道門修行有三境九階。

每一階又各有九重天地,是以最後九九歸一,乃有大小總共八十一重天地。

第一階【築基】有九天地:築基築身基),養神,淬五廟,啟靈臺,通三田,起丹火,明五覺,坐胎,破竅。

第二階【引氣】有九天地:吸氣,固本,培元,螢火,銅錢,元寶,煙霞,靈霧與辰光。

第二階乃是引靈氣入人體的關鍵,所有境界的劃分都是圍繞著引氣入體的能力來界定的。破竅後,靈氣會若有若無、時有時無地沿著七竅進進出出,因為身體內外靈氣有天然的濃度與純度區別,此乃自然之道。要想持續修行,就必須藉助獨特的法門,保持外界靈氣入體的動力。這就好像溶液的滲透作用,通常都是濃度高的溶液向濃度低的溶液傳遞溶質,而靈氣便是天地萬物大溶液中的這個溶質。

對於吸納靈氣入體的手法有許多,常見的便是將靈氣凝練成精,化作液體歸入內丹,從而保持經脈中靈氣的低濃度。此外還可以形成丹田氣海渦旋,以增幅吸力而收集靈氣。各種修煉方法之間未必沖突,所以修道之人採取的手法並不只是單獨一種。隨著靈氣的不斷吸入,再經過丹火淬煉後便會化作真元元精)逐漸增強身體的機能,在這個過程中,修行者的七竅也會逐漸擴大與穩定。不知情者往往以為隨著修行境界的提高,七竅會變得更大,吸納天地靈氣的幅度也會不斷增大,其實不然。因為修行境界越高,身體越是精固,已經成形的氣xue竅門也越是穩定,所以越過第二階後七竅的尺寸便不會有大的改變。

修行者能夠不斷提高的只是吸納靈氣的速度、淬煉的效率、以及真元的純度。但七竅越是開闊,對於今後汲取靈氣的通量越有幫助。試想一下,兩個修行者汲取靈氣時,靈氣入體的單位流速一樣,但一個人的七竅寬廣得多,那麼單位時間的靈氣流通量便要大得多,這對修煉的效率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故而所謂的【螢火】、【銅錢】、【元寶】等等諸樣天地,都是形容竅xue的大小以及能夠汲取的靈氣多寡。起初那靈氣猶如螢火之光,點點滴滴而來,然後會擴大到猶如銅錢、元寶,及至可以連續不斷地猶如煙霞、濃霧一樣灌注體內。到最後甚至可以化成有形的光華一般。

第三階【結丹】以及往後的六大階段也各有自己的九重天地,紛繁複雜難以盡數。許多天地的名稱都以神通之名代指,用以描述各重天地的繁華風光。各門各派對於各重天地的命名或許略有不同,但大致意思卻相差無幾。修道者彼此間,常常直接以自己所處的‘天地名’來說明自己的修行境界。反而是凡人喜歡化簡為繁,非要加上幾階幾重天的名目,好進行攀比。比如凡人口裡流傳的第二階四重天境界,修行者便會簡單自稱為【螢火】。

【注】:黃帝內經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援,這次起點515粉絲節的作家榮耀堂和作品總選舉,希望都能支援一把。另外粉絲節還有些紅包禮包的,領一領,把訂閱繼續下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