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相信,只要照著這個計劃走,高中是一定能考的上。
第二天開始,他就開始做出了明顯的改變。如果說前階段上課能不長時間發呆,是因為有嵇維維的監督,現在上課時專心聽講,則是主動改變。
他甚至開始認真做筆記。
已經把他當成空氣的老師,自然沒發現他的改變,但是嵇維維感覺到了,表揚了他,並鼓勵他堅持下去。
誰知道,他的洗心革面,只進行了一個多星期,就被迫終止了。
不是因為沒有恆心,而是他和老師爆發了一場激烈的衝突。
而且,這個老師教的,還是他最感興趣的歷史。
在初中階段,因為歷史不是主科,所以運河中學也就沒配備專門的歷史老師,有的班級是語文老師來代課,有的班級是政治老師來代課,都屬於兼職。
誰代其實都一樣,反正是都是照本宣科,對著課本一通讀,把四十五分鐘的時間應付過去就行。
楊小寧他們班,稍微有點特殊,是原來教音樂的王萍萍老師來給他們上歷史課。
這個王萍萍老師,是個有故事的人,年方三八,學歷大專,大專時的專業還很獨特,她自己說的是很高大上,什麼研究動物疾病的病原、流行病學、病理、診斷、治療和預防,但是農村人都知道,這個專業也有個簡稱——獸醫。
也就是說,獸醫專業的音樂老師給他們上歷史課。
王老師之所以能從獸醫專業跨行,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她認為,這完全靠自身的天賦和能力。
但是熟悉實情的人,看法和她本人則完全不同,他們覺得,更得益於她有個乾哥哥,縣教育局的吳局長。
當時分配工作的時候,王老師根本沒想過來鄉下,但是想留在縣城,有兩個硬槓槓:要麼是應屆全日制本科學歷;要麼是在鄉鎮工作三年以上,否則一律不得考慮。
這是現任縣領導親自定的原則。
王萍萍是大專學歷,自然是留不了城。
無論在乾哥哥面前怎麼撒嬌,還是辦不成。
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教育局長也不敢不執行縣領導的要求。
於是最後,她只能不情不願的去運河中學報到。
正如外地的螃蟹,拉到陽澄湖的水裡泡幾天澡,價格就翻了倍一樣。
王萍萍老師原先的打算是,先到運河中學,刷個履歷,熬過三年,然後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