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修行,到了千變萬化的層次,已經把軀體練到了極致。
如果走的是肉身成聖的路子,接下來就是粉碎真空,掙開枷鎖,打破天地的束縛,從而獲得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的壽命。
十二萬年的生命,可以算是長生,卻不是永生。要想永生,只能走陽神之道,從而超脫苦海抵達彼岸。
“我肯定不會走肉身成聖的武道之路。”
對於自身的修行,李豫早有安排。武道練到了千變萬化,神魂渡過九次雷劫,然後魂體合一,成就陽神。
陽神境界,同樣也只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生命。這仍然不是永生。
晉升陽神之後,只有超脫苦海,抵達彼岸,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命由我不由天。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神魂的修行了。”
對於這個問題,李豫苦笑著搖了搖頭。
武道之路已經以“唯我獨尊”的意志貫穿,以力量鎮壓諸天萬界,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但是神魂修行就不能這樣了。
以力鎮壓,只是手段。掌控天地,才是目的。所以,李豫的神魂之路,必須要開創出一條囊括天地萬物的掌控之道。
“收集了無數的功法,也借鑒了各種功法理念,然而,卻仍然缺少一個將所有功法理念貫穿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關鍵。”
李豫現在的積累,可以說是龐大至極。連陽神念頭都有兩顆,純淨的神魂之力無數。各種功法也收集了很多。
但是,這些積累,就如同一顆顆閃亮的明珠。每一個都很珍貴,卻散亂無章,缺少一個將所有明珠穿成一串的絲線。
“看來,還是要從洪毅身上打主意了。”
易經,這本易子證道的根本大法。演算過去未來,推演天地萬物,算盡世間眾生。這門大道,就是李豫成道的契機了。
秋風未動蟬先覺!
易經既然能演算天地萬物,那就必定找到了將天地萬物聯系在一起的方法。
對於李豫來說,他需要的不是易經恐怖的演算能力,他需要的是易經之中,天地萬物彼此關聯的理念。
“只是……洪毅到現在都還沒有獲得未來無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