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都以機器身來到選定的月球時,留在無上明星的人體已經在運動輔助系統的控制下僵持了超過一天的時間。失去意識的人身閉上了眼簾。寄宿於機器身中的李明都睜眼,便看到了這個時代的明月。
儘管他並不確定自己目前的星星哪顆才是真正的明月。
地球的身旁復有其他未知的地球,而月球的身旁,也復有其他明月,有的月球很小像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有的則和地球差不多大,上有大氣反射了陽光。月球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像是夏天的夜晚煙花綻放,佔據了那些億萬年來一直空空蕩蕩的縫隙,並向火星軌道復綿延了數百萬公里。
不過他也不需要去找。
在第三個實驗中,只需要一個遠離地球的點。最優的選擇是較遠的拉格朗日點。只是陌生的群星間,拉格朗日點細微而不可求。次選,他選擇了月球。
這個時代的月球原則上要比公元二十一世紀更接近地球,但在奇幻斑斕的天幕下,它倒比其他星星離得更遠。
相比月球,青星就顯得太近了。
在觀測站時,李明都就已選中了一顆距離合適的、很像後世月球的坑坑窪窪的衛星。
在第七十三小時,行者號正式入軌。
那時,地球上的不定型已挖穿了上千米的大地,見到了埋在深處的水。不定型在水中和土孔中遨遊,尋找著埋入地球的晶體的方位。
還在地下的晶體是個未知的變數,按照正經的實驗規範,不應魯莽接近。但李明都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太多機會了。他只能一併開始了。
從青星出發後的第七十四個小時,三個方位已經落定,不再改動了。
人身站在小型飛行器上,距離無上明星最近。
不定形身已經找到了晶體,把自己的身體放在了晶體的身旁,也許它離無上明星比李明都更近,也許更遠一點。
機器身與行者號連為一體,遠在數十萬公里外的月球,距離無上明星是最遠的。
青星的空中觀測站經過除錯,確定自身可以接收到地球的兩束訊號,行者號的技術則確保月球訊號的穩定。除錯員冬伏揮動了手指,整個指揮所的虛擬實境頓成黑暗,然後向著兩個畫面三個部分開始奔流。一個畫面是小型飛行器帶來的無上明星附近的景象,很久才會有一些碎屑從無上明星附近掠過。一個畫面是行者號的周圍和行者號的內部,機器身沒有進入駕駛艙,而是坐在控制檯上直接與行者號相連。控制檯上的顯示器倒映出了外界的明月,皎潔的月光照亮了鋼鐵的輪廓。
不定型體內的監控器不足以傳回畫面,人們只能用想象和奈米機器的反饋資料模擬出了它所在的場景,那是一片溼潤的地底。
三個身體,三個部分列出了一系列體徵資料。不過片刻,參同出聲:
“所有體徵全部正常,吻合歷史資料。”
李明都從時晴那兒收到這句話後,報回:
“準備完畢。”
再兩分鐘後,參同又報給時晴:
“誤差值已經納入計算,做好了兩個表格。我們這裡也全好了。”
兩者的交匯點是接線員。
觀測站的天花板顯得格外刺眼。時晴深深呼吸了一口氣,裝作輕鬆與平靜地對李明都說道:
“第二次確認,明都,你準備好了嗎?現在還可以休息十分鐘,按照你的計劃和我們的補充,在進行第三次實驗以前,還需要做一次引數的調整……等等——”
歌聲就是在那個時候,被時晴聽到的。那個在長久的折磨中顯得粗糙的野蠻的嗓子在唱著歌。
按照規範,李明都尚且不能直視無上明星。他仰著頭,站在不足方寸的飛行器上,俯瞰身側蔚藍的地球。
兩億年前的地球輪廓與兩億年後分散的陸地、群山和海洋大不相同,李明都幾乎認不出來這就是那顆在二十億年前讓他遇到了宇航員,在兩億年後讓他遇到磐妹,在六億年後遇到梔子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