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合格的調音製作,的確能讓一個三流歌手瞬間具備業內頂尖音色。
之前花費五百元買的錄音裝置和攝像裝置,只是勉強能用,不說別的,單單只是和自己手中的這些錄音裝置相比,就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嗯?
在錄製了一段《鬼吹燈》後,廖遠的目光看向了調音臺上的工具。
一支相對來說價格不菲的電音話筒。
他又錄製了片刻,便是站起身來,開啟調音臺上的控制器,儘量讓自己的聲音變得溫暖舒適,然後露齒一笑,如同戴著小紅帽的狼外婆,對處在隔音室內的陳沐恩柔聲的說道:“陳姐,臺裡還有沒有這樣的備用話筒?或者可能的話,有沒有備用的音效卡呢?”
……
就在廖遠錄製《鬼吹燈》的時候,《創造101》錄製現場,廖美岐也開始了節目的第一期錄製。
正式錄製的第一天,她們就要在節目的規則下,被劃分為三六九等。
優秀的人立足於金字塔尖,屬於A班,一共有11個名額。
在經過不斷的剔除、淘汰後,節目最後留下來的A班選手,將會組成女團,正式出道。
次之則是B班、C班、D班。
最差的選手,則會被分配到F班。
她們都是從近兩萬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的,但那畢竟是海選,真正的考驗,還是在節目正式開始之後。
101位透過海選的選手,每一位都要在首次節目正式錄製過程中,重新接受五位明星導師的考驗。
如今,考驗的過程已經過去了三分二。
屬於A班的11個名額,已經用掉了10個,還差最後一個名額。
剩下的三十位選手,所有人都對金字塔尖的最後一個名額,勢在必得。
每一個人都自信自己就是天之驕女,每一個人都確信,自己將最終出道。
但隨著時間的過去,每個選手的壓力也都驟然降臨,後臺不少正在等待的選手都是一副既興奮又擔憂的模樣。
“有請下一位。”
把上一名選手分配到F班之後,唱作導師鄭詠絮便重新拿起話筒說道。
“73號,廖美岐!”
廖美岐抱著吉他,手心滿是汗水,她早已在後臺等候多時,聽到選管人員喊自己的名字,連忙上前:“在,在,在,我在!”
“該你上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