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言中意思明確:是指上等的軍事行動,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才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在避免傷亡的前提下,取得最終的勝利。
甘寧、魏延、張遼的大軍,已經佔領了差不多整個青州。他們身後是穆桂英的丹陽兵,駐守在北海郡的崇山大營,給他們提供糧草、軍械。
北面是王方的三萬多水軍,固守臨淄、東萊、樂安。
他們手上有五萬多精銳,將東平陵圍的水洩不通。就算袁譚插上翅膀,也飛不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甘寧已經不擔心取勝的問題了。
而是要儘可能的減少傷亡,甚至兵不血刃,佔領東平陵。畢竟他麾下計程車兵不擅長攻城,張遼帶來的人,又多為輕騎。魏延也不過萬餘步卒。
若是強行攻城,反而不好。
三人領軍駐守在東平陵外。
直到冬月下旬。
甘寧的副將王方傳來訊息,稱有二十萬冀州軍,逼近黃河,意圖援助青州。
甘寧立即找來張遼和魏延。
告知軍情後。
甘寧說道:“我必須率領水軍迎戰,打退冀州軍。這是我的職責,也是我們佔領青州最重要的一步。我離開後,這裡的事情,就拜託你們了。”
張遼說道:“袁譚被圍困在東平陵,插翅也難逃。我們是擔心你”
“是啊。”
魏延接話道:“牽招和蔣義渠,有二十萬大軍,你就區區的三四萬,如何能取勝?不如留下一支疑兵,牽制住袁譚,我們日夜兼程,趕往黃河,先擊退了冀州軍再說。”
“此去是水戰,人多無用。”
甘寧緩緩站了起來,面露微笑的道:“我在荊交訓練的水師,極為精銳,我有信心戰勝任何強敵。袁紹本無水師,他的二十萬冀州軍,不過是擺設爾。”
“甘將軍,不可小覷袁軍啊。”魏延道。
“袁軍陸戰尚可,水戰不足為道。你們不必為我擔心。”
張遼和魏延相互對視了一眼,達成共識後,說道:“既然你主意已定,又信心十足,我們就不勸你了,祝你馬到功成,擊退來犯之敵。”
“好。”
甘寧斟酒三樽,與張遼和魏延同飲。
“這就算你們為我踐行了。待我擊退敵軍,回來之時,再與你們痛飲。”
“哈哈好!”魏延長笑。
飲完酒後,甘寧的幾萬水軍,離營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