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福,是不是皇上讓你來找本宮的?皇上呢?本宮要見皇上!”
公孫文儀見到劉公公,眼睛一亮,急忙爬起來抓著他的衣服問道。
“貴太妃娘娘,奴才是來給太後送午膳的,太後娘娘為了國事政務常常忘了用膳,陛下純孝,擔心太後傷了身體,每次都讓奴才為娘娘送膳。”
劉有福不著痕跡地掙開公孫文儀的手,面上恭恭敬敬地回答她的問題,垂下的眸中卻帶著諷刺。
他是從小看著陛下長大的,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貴太妃的為人了,因為陛下從小在先皇身邊長大,為人又聰慧無雙,對於先皇對慧雅皇後的感情也理解,有一次貴太妃明裡暗裡要陛下讓先皇封她為皇後,陛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貴太妃,他到現在還記得貴太妃當時冷沉的眼神和尖刀般的話語,似陛下做了什麼不可饒恕的大事。
後來貴太妃雖向陛下道歉說是她當時還是一時想不開,依舊對陛下熱情,卻大部分是做戲和敷衍,或是有什麼事情求到陛下那,對陛下與其說是母子親情,倒不如說陛下只是她的一個利益工具。
陛下年紀還小,對母親總是抱有一定的幻想,只要不過分,陛下也盡量滿足她,導致她後面胃口越來越大,對陛下要求也越來越多。
在太後進宮後,她暗示陛下多少次除掉太後?劉有福都數不清。
好在陛下不知是不是對她失望了,先皇駕崩後,便幾乎沒理會過她,甚至每次她想傷害太後,都會自食其果,劉有福不清楚內情,但是他知道一定是陛下做的,因為陛下看貴太妃的時候,不再有孺幕之情,而是冷漠視她為無物,只有她在想對付太後時,陛下眼中才會劃過黑暗的霧氣,陰森可怕,比之殺氣更加令人恐懼。
他不懂為什麼陛下會變得如此,但是想來一定是貴太妃做了什麼令陛下失望至極的事情。
如此,劉有福本就不喜總是利用陛下的貴太妃,現在看她倒黴,他不會去踩一腳,但是幸災樂禍總是有的。
“奴才給太後娘娘請安。”
“起來吧。”
“謝太後,太後,陛下吩咐了禦膳房做您最愛吃的菜和甜點,讓您先用完膳,政務是處理不完的,您的身子要緊,不然陛下還自責了。”
“哀家知道了,傳膳吧。”葉琳自然知道劉有福的小心思,只是他對皇甫淩凱一片忠心,葉琳也不會說什麼,能讓司陵禦的貼身太監如此,可見公孫文儀以前對原主是多麼過分了。
“是。”
劉有福話裡的擠兌和嘲笑公孫文儀怎麼聽不出,面色黑沉,眼中劃過殺意和厭惡,本就對司陵禦這個不在自己身邊長大的兒子不喜,現在更是完全的厭惡和怨恨。
對於這種違逆母親的東西,早知道當初她便用毒或蠱控制住算了,孽障一個。
葉琳見她變化的醜陋嘴臉,心中一陣厭煩,就算皇甫淩凱再不喜歡孩子,即使他對他們再嚴厲,可是他從來不會去控制自己的孩子,更不會向他們索取什麼,反而在他叢林法則的教導下,他們的每一個孩子便沒有平庸的,都是每個世界的頂級人物。
而公孫文儀對孩子便是滿滿的利用,只要那些孩子一旦逆了她的意,便是大惡不赦。
如此母親,讓葉琳想起皇甫淩凱的親生母親,企圖用蠱來控制他,讓他成為自己的一把刀,為她實現野心。一樣的嘴臉,一樣令人惡心厭惡。
大概不一樣的便是公孫文儀的腦子不行吧!
“劉公公你和明香送貴太妃回去吧,三天後,哀家會昭告天下,貴太妃思念先皇,向哀家請旨到五臺山吃齋唸佛,悼念先皇,也為皇上祈福,哀家感念貴太妃的深情厚誼,挽留不住,只能恩準,特賜貴太妃‘清心居士’的稱號,且命神武營副統領親自送太妃上路。”
清心居士?公孫戀這個賤人是在暗示諷刺什麼?神武營?這是保護她,還是監視她?
“本宮不……”
“娘娘!”
公孫文儀還想反抗卻被她身邊的靜竹拉了她一把,微微搖頭,現在這種情況,太後對娘娘虎視眈眈,皇上又不知為何不管娘娘,娘娘再待在皇宮只會越來越危險,還不如先離開,只要有那位大人在,娘娘遲早會回來的。
公孫文儀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她不甘啊,憑什麼她要被灰溜溜地趕走,公孫戀在這手掌大權,呼風喚雨?
這一切本是她的!
然而,陰毒地看著葉琳一眼,不甘轉頭,公孫戀,下次回來就是你跌落塵埃、任人踐踏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