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候的子女實在太多,根本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子女。
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得到他的的關注。
挑選一個子女去祖地,是張家的規矩。
張易出生之後,身體本就羸弱,而且他的母親背後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勢力。
所以,自然是輪到了張易。
若是,張易十二歲之後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和絕倫的天資,恐怕就會被張群遺忘在這祖地,不再問津。
“侯爺有侯爺的想法,有他自己的盤算。我也一樣有,如果侯爺只是那他的子嗣當做籌碼,那也不用和我談感情,直接談條件來的簡單些。”張易開口。
他和武英候,本就是兩不相識的關系,只是這俱身軀和武英候有血脈關系罷了。
張仲也聽出了張易話中的意思,可他想不明白一個十二歲的少年,為何會對自己的父親這般的毫無感情。
張仲哪能知道,這俱身軀之內的張易早已經不是武英候的七公子。
“那公子是要怎麼,才願意回到侯府?”
“我可以跟你去侯府。條件也很簡單,侯府不能限制我的自由,我若是要走隨時便走,誰也別想攔我。”
張仲沉吟了片刻。
“好,公子的條件老奴可以代侯爺答應。”
只要張易先回侯府,那他和侯爺之間的不合也可以慢慢彌補。
張仲不相信張易不想當武英候的世子,他總會為了利益去爭取的。
“侯府之內,我要一處獨立的院落,我的居所不用給我安排下人,我修武的時候喜歡清靜。”張易繼續開口。
“這都是小事,公子一句話,我立刻安排。”張仲回道。
“那好,那就不多遷延時日,安排一下,明日就出發吧。”
在寧城,張易並沒有什麼牽掛。
武英候府,對於張易來說就是一個更好的修煉之地。
張易對武英候張群沒有任何的感情。
張易之所以願意去候府是有著他自己的考慮。
第一。除掉陳韓之後,韓家定然視張易為眼中釘肉中刺,即便是張易待在祖地之內,有馮元在一旁護衛,也難保韓家不會喪心病狂的派出人境強者暗殺。
伏流國之中,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武英候府。
張易不信韓夫人和韓家有膽子在武英候府動手。
第二,原本那個張易的母親畢竟還在武英候府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