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越,曹越,”整齊響亮的聲音馬上響了起來,那是百來號人齊聲的大喊。
“曹越,我們都等著聽你的觀點,”樓曙光笑著示意曹越站起來發表一下觀點。
坐曹越身邊的鄭含、童薇薇、許菲、豐峰也一臉希冀地看著他。
特別是豐峰,那目光充滿了好奇和崇拜,第一次來旁聽歷史系講課的她,期望值更高。這段時間她在醫院實習,今天她特意請了假,來聽曹越的課,她非常希望能聽到曹越有驚世駭俗的言論。
看這些女人這副樣子,曹越覺得如果他今天不站出來講點什麼,那真的很對不起她們。
他也在同學們的齊聲喧鬧中站了起來,“樓老師和同學們都點了我的名,那我不說點什麼都說不過去了,不然一會會有美女找磚頭拍我的腦袋。”
曹越的話,頓時換來了一陣鬨笑聲,還有身邊幾位美女再一次的集體白眼。
“封建社會雛形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正式開始於公元前221年,結束於公元1912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開始,至清朝滅亡結束,這是許多史學家的共識,也是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但是個人並不認同這一點,”曹越一站起來,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秦始皇統一華夏後,取消分封制度,秦王朝在全國推行郡縣制,我的觀點是,西周和東周初期才是典型的封建社會,西漢初期可以算,明朝初期勉強可以算,其他朝代都不是封建社會。”
看到無數道目光落到他身上,曹越繼續陳述自己的理由:“封建一詞,大家都清楚其意思是封國土、建諸侯,唐朝柳宗元寫有封建論,將夏、商、周、漢四個朝代認定為封建。顯然,封建社會中的“封建”二字,是借用這個詞。以這個標準判斷,周朝是非常標準的封建社會,周武王滅商以後分封天下,隨後幾年諸侯小國林立,其統治者被周天子分封為王或者候,這就是標準的封建社會。西漢初期分封諸王的時候也可以算,但後面就不是。明朝時候朱元璋也分封王藩,但永樂大帝朱棣執政後,封建的舉措也名存實亡了。所以,我認為,華夏的封建社會從秦朝開始,到清朝結束,這一觀點並不正確,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並不是否定歷史教科書上的論斷我也沒這個能力。”
“漢朝承襲了秦朝郡縣制這種行政區劃管理制度,與秦行政區劃不同的是,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推行封國制,封國包括王國和侯國,這兩種並行制又稱郡國制,但我們都知道,兩漢時期雖郡國並行,但仍以郡縣制為主。並且,在八王之亂後,就取消了分封制,所以也可以這麼說,封建這種制度,在秦一統後,就基本消亡了。秦朝開始,存在於華夏的並不是封建制度,而是君主制度。”
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曹越覺得很奇怪,標準分封制度的周朝及有了分封雛形的兩朝,被歷史學家奇怪地稱為“奴隸社會”。到東周後期,諸侯小國逐步被兼併成諸侯大國,後秦國併吞六國,建立起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取消了分封,這以後的社會偏偏叫做“封建社會”。
大一統的秦帝國,已經廢除了封土建國的分封制,沒有王侯可以受封而自行建國,“封建社會”其實已經消亡了,但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卻偏偏把已經取消了分封制度的歷朝歷代,叫做封建社會,而標準的“分封建諸侯”的商、周,被稱為奴隸社會或者奴隸向封建轉變的社會。
他不認同這個觀點,所以今天被點名後,就站起來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就在曹越說完了自己觀點的時候,一個過來旁聽的歷史系大二班的同學,站出來反駁了曹越的觀點。“歷史發展的階段,要以馬s的歷史唯物主義觀來劃分,主流觀點以秦一統前後劃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是依據這個。請問曹越同學,你覺得你的學識有馬s馬偉人這麼淵博嗎?你憑什麼否定馬偉人,否定已經寫入教科書的觀點?”
這同學的大蓋帽一丟擲來,整個教室瞬間寂靜,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曹越,想知道他怎麼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