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第二個關鍵點,便是冤鬼借用殺人犯小孩出車禍的名義,將殺人犯騙到了亂葬崗。
在這種情況下,正常的結果,應該是殺人犯被冤鬼報復,直接嗝屁。
但故事中的結果,卻是殺人犯平安到家,明顯不太正常。
或者說,故事中的冤鬼,不僅僅只限於對付殺人犯一個。
故事中有提到過,殺人犯做噩夢時,夢到的小孩冤鬼,說是要殺他全家。
所以我猜測,冤鬼的報復,應該是從殺人犯的家人入手,最後才會輪到殺人犯。
這也是為什麼,故事中殺人犯被騙後,第一反應就是中了冤鬼的調虎離山。
而故事的結尾,卻是殺人犯順利到家,家人也平安無事。
這便是問題的最大疑點!
只要解除了這個疑點,那麼問題的答案便呼之欲出。
事實上,這個疑點並不算難。
殺人犯順利回到家,就證明在亂葬崗,冤鬼並沒有動手。
不是不想,而是在忍。
因為之前故事中有提過,搬家後,因為符紙的保護,冤鬼找不到他家在哪,自然無法對殺人犯的家人進行報復。
然而當殺人犯達到亂葬崗後,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
在搬家後,冤鬼找不到殺人犯家住在哪,所以無從下手。
不過冤鬼一個電話,將殺人犯騙到亂葬崗後,自然就找到了突破點。
只要冤鬼跟著殺人犯回家,那麼符紙也就失去了隱藏的效果,最後的結果不言而喻.
所以在我看來,殺人犯不回家還好,他貿然返回家,等於是幫冤鬼帶了路。
最後,殺人犯與他的家人,都將遭受冤鬼的報復而死!
這……就是最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