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縣令的嘲諷呵斥,李白回了一句:“豈有此理!”
想到這裡,我不由得稍微鬆了口氣。
現在故事場景中,李白的三句話都已經被解答出來。
第一句:“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對應的答案是“何等好醋”。
第二句:“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對應的答案是“我要回去”。
第三句:“己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打柴不見木,王裡是一家”對應的字謎答案是“豈有此理”。
解出三句話,我花了不到一半的時間。
這個字謎本身,說實話不難,但也不簡單,想要正確解答,並且加以確定的話,必須得結合當時的故事場景,甚至是李白的情緒。
結合這些,然後找出某些關鍵點,最終逐一推敲,才會有最後的正確答案。
為了保證不會出現意外,我又反覆的將字謎推敲了好幾遍,徹底確認無誤後才算真正鬆了口氣。
但我並沒有直接公佈答案,時間還有一半,並不著急。
我故意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駝背老者對我看輕一點。
如果我解答足夠快,在字謎問題出現後不到一半的時間內,就已經成功找出答案,這樣做對我並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讓駝背老者對我上心,甚至會加大接下來問題的難度。
別忘了,駝背老者已經明確的說過,我想要透過文鬥闖關,必須答對他三道題。
而剛才的字謎問答,只是第一題而已,僅僅只是個開始,接下來還有兩道題。
按照正常邏輯來思考,下面的兩道將會一道比一道難。
要是我表現太好,只會給自己增加負擔,因為第一道文鬥題,更多的只是駝背老者對我的試探。
相反,如果我表現不佳,假裝解答困難,只在最後關鍵時刻險之又險的給出正確答案保命,才不會讓駝背老者產生其它多餘的想法,這叫示敵以弱。
時間一點點在流逝,我緊皺著眉頭,儘量咬牙裝作一副很憋屈很困惑的樣子。
我這表情,倒是讓唐雨櫻幾人有些擔心。
過了片刻,駝背老者突然開口:“時間到,請問這道字謎的最終答案是什麼?”
我沒說話,低著頭,抓著衣角,裝作一副很著急的模樣。
“回答不出來嗎?”駝背老者陰冷的笑了:“那我就不客氣了,你的靈魂,我笑納了!”
說話之間,駝背老者一揮手,只瞬間,周圍陰風大作,陣陣寒意侵襲刺骨,凍得我渾身直哆嗦。
“等等!我想到答案了!”
眼見駝背老者要動手,我終於忍不住開了口。
一聽這話,駝背老者終於放下手,連帶著刺骨的陰風也瞬間消失。
“哦?說說看。”駝背老者直勾勾的盯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