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第一句的套路,我開始分析第二句詩:諸葛無計找張良。
諸葛應該指的是諸葛亮,諸葛亮號稱三國第一軍師,智計無雙,運籌帷幄,幾乎到了算無遺策的地步。
諸葛無計找張良,顯然只是一個形象比喻。
那麼與飯菜結合的話,又該是什麼呢?
因為背景故事的原因,所以李白的這首詩是一首貶低的詩。
如果第一句是無鹽,那麼第二句,應該也是缺少了什麼東西。
諸葛無計,無計……
無計對應著什麼?
皺眉思考片刻,我都想不出這無計,對應著什麼東西,即便是同音字,也找不出什麼合適的相關解釋。
不!不對!
我眉毛一挑,突然反應了過來。
如果只是形象比喻,那麼在詩句本身中,肯定不會出現相關提示。
也就是說,所謂的諸葛無計的無計二字,根本不是關鍵點。
往深一點想,無計,也就是沒了算計,從算無遺策,到沒了算計。
算計?
對了!就是算計!
“計”字無法找到相對合理的同音字,但“算”字卻可以。
無計無算,無算,用同音字來說,那就是……無蒜!
想到這裡,我長吁一口氣,第二句詩總算有了苗頭。
第一句字謎是無鹽,第二句字謎是無蒜,那麼第三局又是缺了什麼?
第三句詩,關公跑了赤兔馬。
按照形象比如來分析,赤兔馬為什麼會跑?肯定是缺了什麼。
在沒有什麼的情況下,馬會跑掉呢?
反問一提出,我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沒有韁繩拴著,馬自然就會跑。
無韁,按照飯菜來推斷,應該是無姜。
所以第三句詩應該是無疆【姜】。
無簷【鹽】,無算【蒜】,無疆【姜】,那麼第四句詩,又是無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