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號上房,據說是以前那個王爺吃飯的地方,一水的清朝傢俱,古色古香,空氣中有淡淡的幽香,氣氛好極了,做的東西也極有特色。
有佛跳牆,主料有鮑魚、魚翅、刺參、魚肚、魚唇、鹿鞭、鹿筋、蟹黃、湖蝦肉、幹貝等十八種原料和秘製的調合湯。
當年胡建的名菜佛跳牆傳入清宮後,由於南方菜的特點比較突出,海産品比例太大,並不能完全博得皇室的喜歡,於是禦膳房管事令滿族廚師按照滿族飲食習慣對其加以改進,在保留製作工藝的基礎上增添了滿皇族喜歡吃的鹿肉、飛禽等野味。經過多次的除錯改良,成就了極受當時皇族青睞的禦用佛跳牆。
盧沖吃完,贊嘆不已:“湯濃鬱渾厚、料清雅軟糯,吃完之後沁人心脾的感覺久久不能離去。我以為,可以算作中華美食的極至,細細琢磨,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先不說這許多的名貴海鮮、野味,能將這三十多味料的調和,這相生相剋的火候就讓人稱奇贊嘆,準備的功夫遠大於燒的功夫,這暗合人生的道理,所謂厚積而薄發。”
馬妍麗敬慕地看著盧沖:“沖哥,想不到你還是一個美食家!”
盧沖笑道:“你應該見過我的食量,一天吃的頂你們女孩子一個星期吃的,吃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評鑒了。”
下一道菜,是黃燜魚翅,主料有呂宋島黃肉翅、家藏雞鮮湯。
清朝晚期,翰林院官僚譚宗浚父子因十分講究飲食而始創了著名的官菜—譚家菜,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品就是“黃燜魚翅”。在當時,誰家的菜做得好吃,就會敬奉到皇宮禦膳房以取悅龍顏,“黃燜魚翅”就是這樣被吸收為清宮宮廷菜的。譚府當年以食盒的形式將菜送進禦膳房,皇上品嘗後大加贊揚,於是這道菜就被禦膳廚師收錄進了禦膳選單。
馬妍麗吃完,滿臉驚喜:“這魚翅色澤金黃亮麗,有彈性,吃起來口感軟糯又容易吸收,這湯既鮮又香,濃厚滑潤,美妙難言啊!”
盧沖哈哈大笑起來:“小麗,你現在也是美食家了!”
隨後他們還吃了燒鹿筋,主料為花鹿筋、白菜、枸杞、山雞、老雞濃湯。
清雍正皇帝還是親王的時候,每年都帶兵到長白山或木蘭圍場狩獵,而且每次都會收獲許多獵物。他最喜歡吃的就是鹿筋,他認為男人尚武需要不斷的壯筋骨,補體力,於是親兵們就把山雞和鹿筋燉在一起,並配上白菜和山上野生枸杞,一起開懷暢飲。雍正繼承皇位後,禦膳房將此菜更加精細地處理後收入了選單。
梅花鹿的鹿筋彈性十足,被蘿蔔和蘋果煨制之後,非常的清鮮而無任何腥羶之氣。湯依然如常的濃鬱香醇,只是由於是用山雞和家養雞一同燉煮的,在不膩不肥的特點下還別有一種野味香。
還有一道清宮萬福肉也讓盧沖贊不絕口。
這道菜的主料是精選五花肉、懷柔板栗、魯東金絲小棗、西湖蓮子。
相傳慈禧太後六十大壽壽筵上,禦膳房各位廚師都大顯身手敬獻壽品,一位魯東籍的趙姓禦廚,根據華夏傳統的吉祥字“福”創制了此菜,在經過蒸、煮、烹、炸、扣等多道工序後把五花肉中的肥油全部都煉了出來,使得五花肉肥而不膩,即使常吃也不會使人發胖,由於此菜名又有早立子的寓意,所以深受慈禧太後和她身邊的妃子們喜歡,即興提名“萬福肉”。
吃完這些禦膳後,盧沖笑眯眯地看著馬妍麗:“麗妃啊,今晚朕翻你的牌子!”
馬妍麗嬌羞難耐,卻也覺得很好玩,咯咯笑了起來:“臣妾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