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帥額頭上冒汗,這個韓三坪現在雖然還是副廠長,實際上已經算是北影的掌門人了,其他人哪敢直呼老韓,都得恭敬地稱呼他為三爺,只有盧沖這種來頭不小的混不吝敢稱呼他為老韓。
韓三坪嚇了一跳,現在北影還沒有改制,還算是公家單位,送錢這樣的話有點犯禁,連忙笑道:“盧總,您別跟我開玩笑了。”
盧沖微微一笑:“我們華星娛樂準備跟你們北影合拍一部電影……具體的事情你跟小帥聊一下,我有事先走了。”
韓三坪連忙把盧沖送到廠門,笑呵呵地目送盧沖走遠,隨後一臉嚴肅地跟王曉帥說:“小帥啊,作為你的師兄,告誡你一句話,跟好盧總,踏踏實實地跟著他幹,保證你前途如錦,不比張一某他們差。”
盧沖只給了王曉帥一個故事,王曉帥把它寫成了劇本,拍成了電影。
第二天,在北平後海一帶,《十七歲的單車》正式開拍。
北影廠派來幾十個技術人員過來支援,全是《十七歲的單車》劇組缺少的技術人員,比如燈光、音響、美術、化妝……,《十七歲的單車》劇組人員全部到齊,正式開拍。
攝影師是1991畢業於北平電影學院攝影系的劉傑,上一世的《十七歲的單車》就是他攝影的,曾經獲得過3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的提名,這一世,盧沖完全放心地把攝影交給劉傑。
預算比那一世整整多了一倍,劉傑拍起來不用那麼拘謹,放開了拍,效果比上一世要好得多,色彩出來的非常正,光線感拍的特別好,有很多鏡頭,光線強烈到刺眼的地步,反射出來的是大日頭晃晃下嗓子冒煙的青春。
盧沖只給劉傑提了一點:“盡量把高媛媛拍的美一點。”
劉傑笑道:“她已經很美了,我只能把她的美拍出來,卻不能拍得更美。”
盧沖被逗樂了:“好,只要不把她拍的更醜,就好了。”
片頭拍的是,幾個人應聘快遞員,也不知道王曉帥從哪裡找的群演,每個人都非常自然流暢,拍的很順。
最關鍵的是,劉曄站在他們中間,一點都不突兀,不像崔林演的有些出戲。
盧沖後來才知道,崔林是倭人在東北的開拓民後代,有四分之一的倭國血統,雖然演技還不錯,但形象上總會讓人有點不舒服,特別戴著那頂土黃色帽子,越發像當年的倭國鬼子。
為了消除那種違和感,盧沖特別讓人把快遞公司的制服換成蔚藍色,更加凸顯劉曄自身的憂鬱氣質。
“過!”拍完第一條,王曉帥非常滿意,沖盧沖笑道:“沖哥,您眼光真好,劉曄的形象非常貼合貴,站在那裡,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就是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