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病逝,曹盼譴使入益州,諸葛亮主政益州,而此時的益州隨著關羽的戰敗,劉備興兵與孫權對戰再敗,朝中內憂外患。
先是朱褒擁郡而反,接著是益州郡內雍闓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雋夷王高定亦叛,益州近半之地皆已叛之。
諸葛亮臨危受命,先安排劉禪登基,有條不紊的將劉備安葬,趙雲忠烈,劉禪詔以趙雲葬於劉備的陵側。
周不疑就在這個時候到了益州,見到的是削瘦的諸葛亮。
“孔明。”周不疑即代魏出使,言來為祭拜,一身素鎬,與諸葛亮見禮,諸葛亮還以一禮,“元直。”
周不疑道:“不想當年一別,你我還有再見之日。”
“然也!”諸葛亮這般接話,周不疑道:“如今益州叛亂四起,孔明當如何?”
“區區叛亂,亮可平之。”諸葛亮自信地接話,半分遲疑都沒有。
“這是自然,區區幾個逆臣,豈是孔明的對手。只是,此時若魏與孫再度聯手出兵攻蜀,內憂外患,孔明還能應對?”周不疑這般問之,諸葛亮道:“試試?”
周不疑搖了搖頭,“不必試,陛下無意興兵。”
一言道破曹盼的打算,曹盼確實無意興兵。諸葛亮聽到這一聲陛下,只覺得喉嚨湧上一口腥氣,諸葛亮嚥了下去。
“陛下登基兩年,孝期將過,孔明兄,你以為,今於陛下而言之大事為何?”周不疑提了一句,諸葛亮看向周不疑道:“此事,元直不該問亮。”
周不疑看了諸葛亮一眼,“孔明所言極是。有些話,不必問,你我皆是心知肚明。”
所謂心知肚明,便不必再言其他,諸葛亮道:“元直要祭拜吾主,請。”
諸葛亮提醒周不疑此番的來意,周不疑作一揖,走到劉備的靈柩前,“漢室劉備,劉玄德,陛下敬你三分,不疑也敬你三分。你雖無陛下之才智,卻有陛下用人之能,選擇了孔明為相,將後事盡託於孔明。劉玄德,這將是你此生做的最正確的事。”
“大膽。”聽到周不疑當著劉備的靈柩直呼劉備的名字,劉備之臣大喝一聲,周不疑道:“怎麼,他是你們的陛下,卻不是我周不疑的。難道你們不曾直呼吾主之名?”
一番譏諷,極是不客氣,還是有人更清楚如今的局面,益州各處亂起,如今這個時候,周不疑能入益州來,而不是直接興兵而來,他們該是萬幸。惹了周不疑,曹魏興兵,內憂外患,國何以存?
周不疑看著劉備的靈柩道:“吾武皇帝曾煮酒論英雄,道天下之英雄,武皇帝自詡,再一人便是劉備。吾直呼其名在你們聽來是放肆?不,吾亦敬他竟然能憑那弱勢,有今日建國稱帝的成就。”
想想劉備這一生,屢戰屢敗,但最後,這樣的一個人卻與孫權還有曹操共擁天下。臨死了,他還敢將後事盡託付於諸葛亮之手,諸葛亮,那是曹盼的夫君,兩人到如今為止,皆未相負,劉備,他竟然也敢。這樣的一個人,豈能輕視。
面對周不疑的話,諸葛亮未置一言,周不疑認認真真的給劉備上了一柱香,在這個時候,周不疑將益州上上下下的官吏都打量了一番,當然也注意到,這些人,除了原本益州的官吏外,餘下之人,皆對諸葛亮恭敬有加,諸葛亮,確實很得人心。
“周大人,那諸葛孔明,果然名不虛傳。”祭拜之後,周不疑便帶人離開了,魏止奉命護著周不疑前來,出了門與周不疑嘀咕。
“益州之諸將,你以為如何?”周不疑問了一句。
魏止道:“周大人,都沒跟人打起來,豈能知道究竟如何。”
周不疑道:“大概,暫時是跟益州打不起了。”
這個問題讓魏止一頓,“依下官所見,這是大好的攻取益州的機會。劉備與孫權之戰損兵折將,損失慘重,劉備新喪,益州各郡叛起,內亂橫生,這個時候若是一舉攻戰,多好啊!”
說來說去,這人還是想打仗,也巴望著能建功立業。
周不疑與魏止指了四下,“雖然益州各郡亂起,可你看我們進成都以來,四處是什麼情況?軍隊可見半分淩亂,百姓可見半分恐懼?”
魏止想了想,搖了搖頭,周不疑道:“如此,你覺得這仗還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