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陳軍於漢中,張魯緊閉城門不出,而從他送信給了曹操之後,上庸郡的兵馬退了三裡,張魯暗暗鬆了一口氣之餘,卻收到了馬超的破口大罵。
內容不外乎是張魯不戰而降,沒有半分的骨氣。
馬超與曹操有仇,馬超的表現張魯沒有任何的意外,張魯也沒那心思管馬超是怎麼想的他,他沒有能力同時應對劉備與曹操的出手,而在劉備與曹操之間,毫無疑問他要選擇的人必是曹操無疑。
馬超真想打死張魯,但是他不能,如果此時他與張魯短兵相接,只會消耗他的兵力,也只能方便了曹操接下來更快地得到他的兵馬。
但是,張魯若降,接下來曹操絕對會打他的主意。
孫權已經安份了,短時間內是不會再次興兵,所以曹操如今能騰出手來收拾他馬超與韓遂了。
馬超清楚的意識到,他是守不住如今他的地盤的。那麼就該找一個人了,連考慮都沒有,馬超立刻就去信給劉備,表示願意領兵歸順於他。
一切的一切,都是曹盼與諸葛亮的預料之中。當然,馬超也在此時提出了另一個建議,奪漢中。
漢中那是兵家必爭之地啊,得了漢中,進可攻佔益州,退可守涼州,劉備不想要漢中嗎?想,但是眼下的他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他不能此時此刻與曹操對立起來,否則吃虧的只能是他。
但是馬超領兵甚至把漢中一塊送上來,那就不一樣了。
如同周不疑去信與劉備商議合作,一個得漢中,一個得馬超一樣,既然是白得的便宜,誰又能捨得不要?
故而,劉備與諸葛亮再三確定,這件事究竟可不可成?
諸葛亮道:“馬超既然願降,誠意不假,想拿下漢中,不易。”
是真的不易,周不疑與他們雖說是合作,但他難道就一點都不防備他們也會打漢中的主意?
周不疑身後還有曹盼,人心之初,曹盼能不瞭解嗎?
諸葛亮勸劉備道:“請主公容我想一想,想一個萬全之策。”
先時他們都小看了曹盼,張飛兩次帶兵欲奪上庸郡都沒成,見識到了曹盼的本事,上庸的本事,想跟曹盼搶漢中,就必須要好好地想想,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來。
“軍師好好想想,這是得漢中的大好機會。”劉備是心動的,漢中啊,那是天府之國,若能得此,益州也必然是他的。
諸葛亮應下,思慮了一夜,諸葛亮道:“周元直非一般人,此戰,亮願前往助關將軍一臂之力。”
臨近戰場,才能掌握住戰場的瞬息萬變,這樣也才能最快地想出應對的辦法。
“軍師願往自然是極好的。”劉備沒有拒絕的理由,如此,諸葛亮便起程趕往關羽駐軍之地。
此時此刻,曹操一行也抵於上庸郡,正好是秋收的季節,上庸郡的軍民百姓,都在風風火火的收糧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