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若立刻接上道:“以勝衣服及諸香,我悉供養諸如來,所有無上廣大供,我悉勝解諸如來…”口齒清晰,毫無凝滯。霍於意見此也來了興致,轉身到書架上抽出一卷《楞嚴經》:“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景若接道:“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斯元本覺妙明真情,妄以發生諸器世間…”這段話比剛才那《普賢菩薩行願贊》拗口許多,對小孩子而言意思也太過高深,但景若依然倒背如流
在旁眾人稱贊不已,連蜀王也稱贊道:“雖說阿若自小就在佛堂長大,這些經文是聽熟了的,但小小年紀能記得這許多,真是不容易。”
旁邊幾個丫鬟十分機靈,聽到這話,一齊跪在太後身邊道:“恭喜太後,這必是太後往日唸佛心誠,菩薩才把這孩子送來的”
太後聽了這話更是喜不自勝,把景若抱住道:“這真是天意啊”
靈臺高興的拉著太後撒嬌道:“母後,阿若和我這麼有緣,我就認她做妹妹吧。”太後點頭稱許
眾人正在熱鬧鬧的說話,門口一陣腳步聲,一個小內侍跑進來道:“稟太後,皇上來了”
正說著,皇上便走了進來,行了禮笑道:“母後好熱鬧,我來遲了麼”
太後邊招呼皇上落座邊道:“皇上來的正好,我們正有事求你辦”
皇上應了一聲,看到太後身邊站著的景若,好奇問道:“這是誰家的孩子?”
靈臺嬉笑道:“皇兄怎麼忘了,這就是前段時間,為了我生病,你特旨赦免的那個孩子。今天一時興起,叫四哥抱進來瞧一瞧”
皇上想了想道:“是李從吉那個外孫女?”蜀王在旁答道:“正是”
靈臺拉了把景若道:“阿若,快去給皇帝磕頭。”景若便走到皇上身前磕了個頭,皇上拉起她左右看看,笑道:“李老夫子長得跟幹核桃一般,竟有這麼水靈的外孫女,真是難得了”
太後在旁趕忙補充道:“這孩子不僅長得水靈,還聰明的很吶。”說著,便將剛才的事講了一遍,末了笑道:“我們正等著皇上來,賜她一份碟度呢。”
皇上聽了這話,略一沉吟,擺擺手招呼丫鬟道:“先把孩子抱出去玩一會,找點東西給她吃。”眼見丫鬟抱著景若出去,才陪個笑對太後道:“母後,這事還得從長計議啊”
太後本是興致甚高,聽了這話便有些不高興道:“怎麼,你不同意?”皇上道:“這麼小的孩子就送她出家,我覺得有點不合適吧”
太後不悅道:“哪裡不合適?”皇上小心翼翼道:“我知道。但是,我有些不忍心啊。母後也知道,李從吉當年在東宮的時候,一向盡心盡力。他膝下只有一個女兒也已故去,現在只有這麼一個外孫女是至親骨肉,如果我再送去出家,總是於心不忍”
皇上說的頗為動情,太後聽了嘆口氣道:“不是我狠心,這是孩子自己說的,我們也沒逼她”
皇上道:“這麼小的孩子不懂事,不過隨口亂說的罷了。”——這話卻惹得太後老大不高興,沉下臉道:“什麼叫小孩子不懂事,她可是懂得要為我祈福,為你妹妹祈福。”
蜀王在旁看著皇上臉上有點掛不住,剛忙打圓場道:“母後,我看皇兄說的也有道理,這事不如再計議。”太後一聽這話,火冒三丈道,將剛才對皇上的不滿全發洩在身上,數落道:“怎麼,一個小丫頭還比不上你親妹妹了?她不過是個臣子的外孫,還是逆臣的女兒,能去替公主誦經已經是天大的福分了”
一個是聖母皇太後,一言九鼎。一個是九五之尊,君無戲言。眼看著兩人話就要說僵,一屋子人沒一個敢開口,丫鬟們都縮著脖子躲在一邊。霍於意見此景,靈機一動,趕緊開口道:“太後,皇上也是一片體憐舊臣的慈悲之心,還請太後莫生氣。我這裡倒有個主意,既不耽擱為公主祈福,又不委屈孩子,不知當講不當講”
靈臺趕忙攛掇道:“你快說吧,有什麼好主意”
霍於意緩緩道:“我仔細回想了一下,剛才阿若是說要去廟裡求菩薩保佑太後,保佑公主,並沒有說要去出家。我看不如選個有德的師父,將阿若送到她身旁,也不用剃度了,只邊念經邊學習,也是一件美事”
話音剛落,蜀王趕忙贊許道:“對對,這個辦法不錯。既能圓了孩子的心願,也不耽擱她的前程。”皇上感激的看了霍於意一眼,小心對太後道:“朕覺得此事可行,不知母後意下如何?”
太後聽了回嗔為喜道:“這也行得通。”皇上鬆口氣,笑道:“那朕這就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