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十六年前,長安,皇宮鳳陽殿
正廳之中,一位少女正頗焦急不時起身向外張望,口中還不斷的埋怨:“四哥怎麼還不回來,真是好慢啊。”她衣飾華貴,面貌美麗,眉眼間神色高傲,舉止不凡,正是皇上的妹妹靈臺公主
看她著急的樣子,端坐在椅子上,閉目默數佛珠的太後不禁說道:“靈臺,你先坐會下吧,橫豎一會兒就來了。”
站在太後身側的一名與靈臺公主年紀相仿的少女——公主的伴讀,已致仕的尚書左丞、宗室遠親霍維揚的女兒——霍於意也勸道:“公主無需著急,雖然是皇上特赦的,王爺也得去刑部辦妥了手續才能把人帶回來呀。公主想想,這一圈下來,還不得一會子功夫。”——這話說的大有道理,太後贊許的沖她點點頭。霍於意自小便進宮與公主相伴長大,兩人情同姐妹,連太後也不把她當外人看待。整個宮中恐怕只有她的話,靈臺才能聽的進去
果然靈臺聽了這話,雖然不大情願,也不得不回到太後身邊坐下,卻依然撅著嘴半撒嬌的倚在太後身邊道:“母後,我這不是好奇嘛。我病了這麼長時間,吃什麼藥都不管用,虧得舅母想出這麼個法子,讓皇兄特赦一名死囚祈福,結果赦令頒出去沒多久我的病就好了,真是靈驗的很。人人都說那被赦免的孩子和我有緣,我就是想看看這‘和我有緣’的孩子是什麼樣”
太後聽了這話,摟住她的肩心疼的撫摸著她的頭發。太後共育有二子一女,分別是當今皇上,以及靈臺口中的“四哥”蜀王。靈臺公主乃是太後幼女,自幼便聰明伶俐,性格要強,深得先皇及太後寵愛
此刻太後想起一月前靈臺病重之時,昏沉不起的樣子,依然還有些後怕,抱住她道:“我的好孩兒,你莫要著急,過會兒為娘一定重重賞那孩子”
靈臺卻早忘了當日生病的難受勁,十分孩子氣道:“母後,你說,既然和我這麼有緣,是不是應該是個好看的小孩?”
霍於意在旁聽了這話,掩口笑道:“那可不一定,也許是個粗醜的娃娃,皮厚肉糙,才能替你擋了災。”這話說的全屋人都笑了起來,連太後也忍俊不禁,靈臺氣的狠狠瞪了霍於意一眼,伸手作勢就要打她,霍於意立刻閃開,調皮的沖她眨眨眼做個鬼臉
兩人正在嬉鬧,外面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兩個丫鬟滿面喜色的跑進來,忙不疊的稟報著:“王爺來了!”一聽這話,靈臺與霍於意立刻停下來,好奇又期待的看著外面
皮靴聲由遠至近,不一會兒,蜀王便出現在門口。他一身圓領錦衣,身姿軒昂,笑意盈盈,懷中還抱著一個約莫三、四歲的小女孩
那小女孩光著腳,身上胡亂裹著一件過分寬大的白袍,幾乎將她瘦小的身子都包在裡面。大概是在不見光的牢獄中關的久了,小臉蒼白幾乎不見血色。頭發雖然幹幹淨淨,卻只是隨意的披著沒有梳理,烏黑的長發一直垂到腳踝。看起來年紀小小,卻已長得十分清秀,一雙眼睛如黑寶石般亮晶晶的,非常惹人憐愛。她有些害怕的小心翼翼看著周圍的陌生人,異常安靜的依偎在蜀王懷中,全不似一般小孩子活潑好動的樣子
蜀王一進門便要躬身向太後請安,太後急忙止住他,眼睛卻盯著那孩子問:“便是這個孩子?”蜀王點點頭道:“正是”。說罷,蹲身將懷中孩子放下,輕輕推了她一把道:“阿若,快去請安”
小女孩聽了這話,趴在地上磕了個頭,仰起臉脆生生的道:“阿若見過太後娘娘,見過公主。”雖然聲音不大,卻吐字清晰,喜得太後趕忙把她拉到身邊,上下打量一番道:“真是個好孩子。”
靈臺見到這孩子眉清目秀的樣子,心中十分滿意,得意的瞥了霍於意一眼,樂呵呵的湊過去問:“你叫什麼名字呀?”蜀王搶著答道:“叫景若,這孩子不怎麼愛說話,從我見到她就沒開過口。”
景若本來靜靜站在靈臺懷中,聽了這話,抬起臉望著靈臺小聲補了句:“若隱若現的若。”大家聽了一陣笑。靈臺驚喜的對霍於意道:“怎麼樣,這麼聰明,和我有緣吧?”霍於意故作不屑的撇撇嘴
太後對蜀王道:“你看看你給孩子穿的什麼呀,連鞋子都沒有,還不快帶下去換件衣服。”話音剛落,幾個僕婦急忙走上前抱起景若去換衣服
蜀王笑嘻嘻的解釋道:“母後,這可不能怨我。妹妹突然說想看看這個特赦的孩子,我便急匆匆跑去刑部要人,可是一點也不敢耽擱。只是沒想到讓獄卒抱出來一看,才發現在獄中這麼久,阿若渾身上下髒的不像話,身上的衣服早就破爛不堪,我總不能抱個小叫花子一樣的孩子進宮。這才趕忙張羅著找來熱水給她洗了洗,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衣服,便隨便找了件幹淨的衣服先包著就這麼抱進來了。”
太後聽了這話,嘆口氣道:“也是難為孩子了,這麼小一點點,在那不見光的地方待了那麼久”
霍於意插嘴道:“王爺,聽說景顯道隨同夏王作亂,出謀劃策為內應,還娶了夏王侍妾的表妹為妻,和夏王算是沾親帶故。皇上恨透了他,把他當作重犯滿門抄斬,怎麼又會赦免了他的女兒?”這問題一問,連靈臺也疑惑的看著蜀王
蜀王正端起茶杯要喝,聽了這話便放下來,嘆口氣道:“景若雖然是景顯道的親女兒,但和夏王卻無半點關系,乃是景顯道前妻所生。”
看到大家都認真聽著,蜀王繼續道:“景顯道和前妻關系不睦,對景若自然也不甚喜愛。自景若生母故去後,更是對這個女兒不聞不問。虧得景顯道父親有位如夫人,自孀居後一直吃齋唸佛,心地甚好,不忍心看孩子受苦,抱過去養著。所以阿若不到一歲起,便是在佛堂長大的。”
太後點點頭道:“這麼說起來,這孩子和叛亂一點關系也沒有。”
蜀王應和道:“可不是,一個不到四歲的娃娃懂什麼。平日裡景顯道是一眼都沒多看過這個女兒,結果他出了事還要連累到孩子,可不太冤枉了。”他喝口茶又問道:“更何況你們知道景若的母親是誰?”
見大家都搖頭,蜀王頗有得色道:“她母親便是當年皇兄在東宮時,太子府詹事李從吉的女兒。李從吉當年兢兢業業,鞠躬盡瘁,和皇兄君臣之情頗深,乃至他故去幾年之後,皇兄還惦念著他。我猜也是這個緣故,皇兄才痛痛快快的特赦了他的外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