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在天津衛當埋屍匠的那幾年> 第一百零三章 傳國玉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三章 傳國玉璽 (1 / 2)

聽張老闆說這傳國玉璽不是真的,江流好奇地問:“張老闆,你還研究過玉璽?”

張老闆臉上一紅,說:“我哪研究過玉璽,那是我能研究的嗎?據記載,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你手上的這個太大了,尺寸對不上。”

所謂的方圓四寸,不是說玉璽的直徑或半徑為四寸,而是指其周長為四寸。一寸約等於三點三厘米,方圓四寸也就是指每一邊長度皆為3.3厘米的正方形。

三點三厘米還沒有人一根手指頭長,而江流拿的玉璽足足有一整個手掌那麼大,明顯對不上號。

這是張老闆的解釋,但江流卻不認同。傳國玉璽方圓四寸的說法,來源於《三國演義》第六回《匿玉璽孫堅背約》。

書中記載:“啟匣一看,裡面是一玉璽,四寸見方,上鐫五龍交紐,有篆文八字……”

可是,這《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裡面有不少杜撰的情節,書裡還說玉璽藏身的井口有紫煙冒出呢,這不明顯是胡說嗎?一塊玉怎麼會冒煙呢?

張老闆堅持認為這玉璽是假的,他表示,方圓四寸的說法的確來源於演義小說,其中可能有杜撰。但他還有一項被史料記載證據,可以證明玉璽是假的。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當時的小皇帝劉嬰年幼,便把傳國玉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要玉璽,太后憤怒地說:“你們這些逆賊,這玉璽我就算毀了,也不會交給你們。”

老太后就是有脾氣,那麼珍貴的玉璽,說摔就摔。她把玉璽往地上用力一摔,玉璽落地,掉了一個角。

玉璽是玉做的,掉了又沒辦法黏上。沒辦法,王莽令只好工匠以黃金補全玉璽一角。

張老闆說:“這可是有史料記載的,不信你去翻《漢書》。所以說,真正的傳國玉璽,有一個角是黃金做的。”

江流想了想,他手中的玉璽,確實四角都是玉,沒有黃金。看來自己手裡的玉璽,真的是贗品。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也就是傳國玉璽。秦始皇把傳國玉璽當成“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傳國玉璽便成為皇帝的象徵。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是登皇位而無傳國玉璽的人,都會被譏為“白版皇帝”,為世人所輕蔑。

因此,歷代欲謀皇位的人,都會對玉璽進行一番你爭我奪,致使玉璽流轉兩千年,時隱時現。

有時候,實在找不到玉璽,又不能不當皇帝,這怎麼辦?偽造一個。

有時候,皇位來路不正,為了以正視聽,怎麼辦?偽造個玉璽。

有時候,神州分裂,小國眾多,想證明自己才是正統,怎麼辦?偽造個玉璽。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所謂找不如造,偽造個玉璽可比找到真玉璽簡單多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