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藍瑰> 第131章 飛龍與夢盈的旅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1章 飛龍與夢盈的旅行 (2 / 2)

“哎呀,我錯了,我錯了……”昭熳便假裝告饒。然後三人笑成一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佩潔心裡卻在想:這個死飛龍,竟然被夢盈那個小丫頭弄得鬼迷心竅,神魂顛倒……這才剛開始就敢跟我這麼鬥氣作對了,這往後再下去還怎麼得了?看來等他們回來非得要好好跟他倆上堂課了……

離開湖心小島,飛龍與夢盈又往廣黛國的紫坡城去。

那城飛龍也從來沒有去過,所以對它的風光風景也感到頗為陌生,新鮮,神秘,好奇……

飛龍都感到陌生,夢盈就更感到陌生了,只能隨飛龍走。又沒地圖,飛龍也只有憑著感覺走了。你說問路吧,連個具體明確的目地都沒有,怎麼問呢?也就瞎轉糊逛了……走到哪是哪,想到哪是哪。大街,小巷,河邊,那裡看著神秘新奇就往哪裡走……

夢盈喜歡走熱鬧的地方,飛龍喜歡走人少的地方。但他只得將就她。這點還是與佩潔不一樣。假如是佩潔,就會依著飛龍。等到逛來差不多了,才能按著自己喜歡的方向走。偏僻之處雖然冷清,但卻樹木茂盛,綠草青青,頗有幾分夢幻的感覺。小道曲折悠長,神秘而美麗,人雖不多,但卻印象更深。七彎八拐,彷彿人已迷失。但那迷失的感覺真好啊,真像靈魂行走在夢境中。人們好奇地看著他們,正如他倆也對他們好奇。飛龍完全沒有想到這些小巷裡竟然藏著這麼多不知道的美好感覺。小村外的河道邊,滿是正在河邊釣魚和嬉戲的人們。再轉過一道彎後,是一條更加陌生的長街……又象回家又象去遠方,似曾相識,又很陌生,有一種衝動,促使著飛龍走了進去,一探究竟……然而越走越深,不知不覺中又拐進了阡陌縱橫的小巷……走進去容易走出來卻很難了,簡直就像迷宮,怎麼也轉不出來了……飛龍有點著急,夢盈卻似乎享受這種感覺……她寧願與飛龍哥永遠地迷失在這些小巷中……

終於走了出來,卻遇見有人在打架。幾個兇巴巴的人再打一個看上去老實巴交的人,他們還放狗咬那個人,夢盈的俠義精神就來了,還不等飛龍說話,已經衝上前去,聲色俱厲地怒斥那些人。那些人想打夢盈時,飛龍已經衝了上去。那些人怎麼是飛龍的對手呢?不一會兒,便四散逃去。那個被打的人對飛龍與夢盈感激不盡。看他是個老實人,飛龍便問起緣由。那人說他剛從外地做工回家,本來準備要把掙到的錢帶回家裡的,不曾想到在這小巷裡卻遇到了這群人的搶劫。他家就在離這裡不遠處,便邀請飛龍和夢盈去他家裡吃頓飯以表感謝,飛龍正想請他帶路,以走出這片小巷迷津,便先隨他去了他的家裡。家中有她老父老母,均已癱瘓在床,全靠著它的媳婦在服侍照料他們。

女人甫一見到男人,便開口抱怨起來,說她實在太累了,總有做不完的家事。家裡的東西堆得到處都是,也沒有人幫他整理,什麼事都全靠她一點一滴的去做,但這都還不是她最大的煩惱,她最大的煩惱是心累,累得有時都不想再活了,或者就盼望著在勞動中累死算了,這反倒還是一種幸福……飛龍知道她很大的煩惱就是缺錢,把隨身帶著得好些錢都給了她。那婦人感謝不迭,又見飛龍氣宇不凡,似乎頗有才識,便向他請教生活中怎麼會有這麼多煩惱,痛苦和心累?怎麼才能解決……?

“其實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相對的世界裡……什麼是一個相對的世界呢?按照佛家的說法,就是隻是形式和幻影的世界。也就是說,我們其實只是生活在一個個形式和幻影中。那麼這無數的形式和幻影究竟來於何處?我個人認為有二個或然的來源。一個就是來源於物性自性本身。一個就是來源於上帝。即道德的必然與理性的必然。如果是物質的自性的話,那麼這些形式和幻影就只是一種中間價值。而我們需要是終極安慰,而不是中間安慰,所以當我們被這些形式和幻影所困的時候,我們實際上就只是在尋求一種中間價值的安慰。然而因著中間價值本身就是一種形式與幻影,實際上我們尋求到的安慰也就是一種形式與幻影……所以實際上我們並沒有真正安慰到自己。即是用一種空洞的東西取代了另一種空洞的東西。那麼在這個意義上又談何什麼真正的安慰……?在佛家看來,這世界不管悲也好喜也好,都只是一個個形式和幻影。你看著眼前,感覺好亂好亂好煩好煩,家裡狼藉不堪,東西堆得到處都是,不定哪天鄰里的麻煩又找上門來了,家人又在哪裡給你出個意外了,或者你又遇到什麼災難和不幸了,厄運又降臨了,飛來橫禍了,遭遇不講道理的野蠻人了……總之這樣那樣的事都會找上門來,於是你就煩惱啊煩惱,愁得眉毛都舒展不開,生不如死,只想歸去……於是你就不停地勞動啊勞動,只想累死算了……然而何必活得這麼苦和累呢?你希望看到乾淨和清爽嗎?誰不希望?看到了固然心情愉悅。可是沒看到就該痛苦嗎?可是怎麼可能事事都順你的意呢?假如不你的意,你該如何來解決這個痛苦?我認為一個就是用佛家的寧靜一個就是用基督的愛。前者就是尋找物性自性的本原,後者就是尋找上帝的拯救。從佛家的角度講,那些痛若都只是一個個形式和幻影,所以完全不需要去對它們執著,就好比你完全不需要為鏡花水月而執著,都是空的假的東西嘛,豈不浪費你的表情和精力……?因此你只需要去抓住物性自性的本原,即所謂真相和真如。而要做到這點首先就是看穿那些形式和幻影的東西。不然就會被它們所困所擾所阻擋和拖拽著,而到達不了真如真相本原自性的世界了……好也罷,壞也罷,不都是形式和幻影嗎?假相啊,何執之有……?內心因這種看穿也就獲得寧靜了。這就是佛陀的寧靜。”飛龍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這樣做難道不是對痛苦和煩惱的逃避嗎?”婦人說道。

“這種寧靜於對於這些形式和幻影的痛苦來說,的確是一種逃避,是一種消解。即用了此法後,人的通常表現就是苦中作樂,就是自我的精神勝利法……為什麼苦中也要樂呢?因為在佛家看來,那苦是假相嘛,所以幹嘛要去與假相去較真呢?所以也就該萬事皆忍,萬事不駐於心了……你若真信了,痛苦自會減少很多。你若不信,痛苦也就始終存在著,等待著你用別的途徑去解決……”飛龍說道。

“什麼其他的途徑可以解決我的煩惱和痛苦呢?”婦人問道。

“相對這種對現世痛苦釆取消解方式,鼓勵人在苦水中去生活的做法,來自基督仰的方式則不是鼓勵人去消解痛苦,而是去主動把這痛苦承負起來,象背起十字架一樣揹負起來。這就不但不是在消解痛苦而反而是在更加強調,凸顯和襯托痛苦的價值與意義,指出痛苦正是人要到達真理的必經障礙,必由路徑。逃避和消解痛苦,反而抵達不了終極的真理真相真如的彼岸。那在這裡,現世的痛苦就不再是純粹假相的形式與幻影了,而是上帝意志的設計設定。所有相對的偶然無常,短暫速朽的現象本身因著是上帝設計之下的產物而變成是真相的一部分,即現實生活就是真相,現世痛苦也是真相。既是真相,你就不可能不去較真,你就不可能不去駐於心縈於懷執於情,不可能不去直面和正視……而揹負起這些痛苦和煩惱以後,你並不會心態失常,因你能對這痛苦的降臨感到理解。為什麼能理解呢?因為這痛苦乃是因你的原罪所致。故解決之道是以悔罪贖罪的方式對原罪進行一種認罪,悔改,糾錯,補救……因此一種超越的無私之愛的理念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在苦水中去承負,在苦水中去愛,去犧牲,去改變……人的道德的必然性由此就得到強化和肯定。”飛龍說道。

“但這種做法雖然不是現實的逃避,但似乎也不是在真正解決現實中的痛苦和煩惱。但更多的還是一種內心的安慰,一種道德上的解釋。”婦人說道。

“你說的不錯,這的確不是一種現實痛苦與煩惱的解決,而是一種道德上的心靈慰藉和鼓勵。如果要解決現實的煩惱與痛苦,那就要從而從理性方面出發了。而從理性來說,不論是經驗也好,先驗也好,看似一種獨立於上帝信仰的第三個維度,但實際仍然是不屬自性,便屬上帝。從經驗上說,它固然可以從形而下的理性未知來懸擱終極定斷,但對人靈來說,它的終極來源和依據仍然逃不出要麼是物性自性要麼是上帝這兩種結果。而不論是哪一種結果,都要強調一種經驗內的理性解決方案,從這種方案來說,那麼你貧窮你就要經驗範圍的指引內去想辦法掙錢,改變這種貧窮面貌,而解決你現世生活中諸多煩惱和痛苦。人現世煩惱和痛苦雖不是全部都因貧窮而起,但絕大多數卻都與貧窮相關,因此只要改變貧窮面貌,就可以解決現世生活的很多煩惱和痛苦。對於尋常普通人來說,更是如此。他們的煩惱,痛苦和心累絕大多數都是與貧窮相關,與金錢相關。從先驗上來說,也是如此。先驗不再是對人靈的來源和依據懸擱終極定斷,而是作出了終極定斷。但這個定斷仍然是要麼是物性自性,要麼是上帝。唯物論其實就是一種將終極定斷選擇為物性自性的先驗理性。唯心論則其實就是將終極定斷選擇為上帝的先驗理性。其實自我神性論,多神論也是如此。為什麼呢?自我神性論實際上就是一種多神論。而依據世界只能產生和起始於同一個來源的說法,那麼多神即為同一神所生。那麼多神仍然不是終極,同一神才是終極。這個同一神是誰呢?不就是上帝嗎?但不論是先驗唯物理性還是先驗上帝理性,它們同經驗理性一樣,都要講求用理性的方式去解決人的現世煩惱,痛苦與心累。實際上這個理性的解決方式就是致富脫貧。你若在現世中不能致富脫貧,上帝也幫不了你,因為袘不干預人的現世生活。但袘可以向人提供道德上的情感心靈精神方面的安慰和鼓勵。也就是說你因為堅守了道德上的原則而導致了現世人生的疾苦,困窘,艱難,艱險,煩惱,痛苦,心累,不幸,苦難,悲慘等等,上帝不會幫你改變這些處境,因袘不會干預人世的苦難,但袘會向人提供情感心靈精神上的鼓勵與慰藉。人心中的幸福感與美好感,尤其是終極性方面的,是與這種鼓勵與慰藉分不開的……所以說到最後其實就是一個看你如何選擇的問題。或者說是看你把自己的選擇重心定位於現世實利還是道德原則堅守的問題。明白了這個選擇,也就無怨無悔了……

喜歡藍瑰請大家收藏:()藍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