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鴨舍的四面牆蓋好了, 房頂和門框也放好了, 接下來,蓋好了兩側山牆, 就可以封頂了。
用麻草混凝土磚蓋三角形的山牆時,何田和易弦還是用了相同的方法,不過, 這次在房梁木上先鑽了孔, 放了一半高的竹竿,再摞上磚塊。三角形兩邊的縫隙,將磚塊沿著內部方孔切成小塊填上, 再塗上水泥。
這麼做出的山牆,其實看起來還是有些粗糙的。兩人討論了一下,結論是,他們並非熟練的磚瓦匠, 同樣的問題,建造木屋時可能問題沒那麼大,木屋預制房梁房頂之後, 可以預先把邊角所需的板塊切割好。
現在,豪華鴨舍要封頂了。
直到封頂前, 他們倆還沒對房頂怎麼做達成一致。
何田建議老老實實釘一層木板,然後塗上混合幹草、羽毛、和苔蘚的泥漿保暖層, 在罩上一層草編的網子,等苔蘚小草蘇醒之後,長出綠毛龜房頂, 可以防水,不怕大雨,還和目前家中的房頂一致。
易弦卻從未放棄要用新型材料。
他想的是,既然可以做麻草混凝土磚,那就可以做麻草混凝土瓦呀,或者幹脆做成預制板,一塊一塊鋪在房頂上。從前有很多小屋,就是用凹凸凹凸的鋁皮做的房頂。
何田的顧慮是,麻草混凝土材料畢竟還是新材料,很多需要長時間才能檢驗出的特質他們並沒能看到,比如,它雖然結實,抗震,隔熱,但是它會不會積累塵土後像夯土牆一樣長出草?畢竟是有機材料,不是嗎?
她甚至認為,房子建好之後,要用沙子石灰摻成泥漿,作為外層塗料。
由於意見不一致,所以暫時採用了折中的做法,屋頂先鋪了一層用蘆葦編的席子,用麻繩固定住,席子上再捆上竹竿,分割成小格子,然後,在每個格子中塗一層麻草混凝土泥漿。
去年冬天的鴨兔窩棚拆掉,回收的葦席和新編的葦席一起貼在外牆上。新舊葦席的顏色不一致,新的是灰黃色,經歷了一冬天風雪的舊葦席,是一種深灰色。
門也是用葦席做的,用麻繩編上一小段竹子作為門把手。
在溫暖的季節,這已經足夠了。
鴨舍小屋之外,他們還建了一個圍牆,和小屋一起構成一個邊長四米的正方形。圍牆是用第一批麻草磚和剩下的碎磚塊蓋的,只有半米多高,最上層的磚孔裡高高豎起竹竿,竹竿上拉著用草繩編的網。
當易弦看到那隻小公雞居然會從雞舍直接飛到四五米高的樹上後,他就跟何田開啟了“天網計劃”!在雞舍上方掛起一個大網,和圍牆上的網連著。
網眼很粗,但是雞鴨是飛不出來了。
何田對這個網很有意見,覺得它大煞風景。雞子愛飛就讓它飛嘛,雞舍裡有好吃的,還有它的母雞後宮,它還想到哪兒去?飛了也得飛回來。
過了幾天,易弦自己也覺得這網實在太難看了,把它給拆了。
這個大網,本來是何田做來捆紮麻草的,現在還物歸其用,重新用來捆從河灘、濕地上收割的牧草。
整個五月,何田和易弦都忙忙碌碌。
他們切割了更多的木頭,晾曬木板,又去了上游的雲杉林幾次,砍倒了幾棵搖搖欲倒的大樹,讓它們順河流漂下,拉到岸上曬幹。這些將會是他們今年冬天的木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