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子泡了一夜之後, 那層黑乎乎的硬殼終於變得軟了點, 兩人好不容易去掉這層殼,易弦驚訝地看到, 裡面的蓮子並不是他從前所見的白色,而是黑灰色。
至於蓮子銀耳湯,銀耳何田是沒有的, 什麼龍眼幹, 也沒聽說過。但紅棗是她有的。
他們把蓮子剝開,剔出芯,和紅棗放在一起煮, 煮出的湯也並不怎麼出色,品不出這個新發現的食材的味道,只有紅棗的甜味。
易弦說這是因為蓮子太老了。
“新鮮蓮子可好吃了!我家……我從前住的……地方,有個水池, 園子裡有荷花池,每年初夏開始,荷花就一直不停地開, 荷花的花朵很大,花蕊下面就是蓮蓬, 花謝了之後還是很好看,因為有小蓮蓬。蓮蓬一點點長大了, 還是綠色的時候採下來,撕開,剝出蓮子, 那時蓮子的外皮也是綠色的,輕輕一撕就能剝掉了,蓮子白白的,吃起來很清甜。曬幹後的蓮子是淺黃色,或者牙白色。”
何田見易弦努力想要捍衛自己曾經喜歡的食物美味,安撫他說,“沒事。蓮子湯不好喝可能是蓮子太老了,也可能是植物的品種不同,這種蓮子不適合吃。但是蓮藕的味道還是挺不錯的。我們試試做藕粉吧。”
之前,他們也試了把蓮藕切成薄片炒來吃。何田的評價是,遠勝於黃豆芽。
蓮藕切成薄片,無論是加上切片的臘肉清炒,還是和醃魚、筍幹、香菇一起放在陶鍋蒸,蓮藕甘甜脆爽的味道和其他食材十分相配。
何田尤其喜歡和臘肉清炒。她甚至已經想到,要是蓮藕可以儲存到春天,有了野菜了,焯一下,加一點核桃油涼拌,再刨幾片醃製好的獐子腿肉加入鹹香的味道,吃之前再灑上一點點白糖……啊,想到這兒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帶回來的蓮藕被儲存在不同的環境下,經過了一個星期後,何田發現放在陶盆裡的那些儲存得最好。於是她又搬進屋子一個水缸,把蓮藕放在缸裡,加上清水,水不加滿,剛能浸泡住蓮藕就行,每隔兩三天換一次水。
經過各種烹除錯驗,何田正式確認,蓮藕是種非常有潛力的食材。單憑它在冬季是蘿蔔白菜以外的新鮮蔬菜這一條,就值得考慮種植。
但是,蓮藕要怎麼種植呢?
易弦完全沒有頭緒。
至於怎麼做藕粉,他也說不出個究竟,但提取過土豆澱粉和紅薯澱粉的何田能猜個大概。
他們把蓮藕去皮,切碎,放進手搖攪碎機裡攪成碎渣,加一點水,泡一會兒,就有白色的漿從蓮藕碎渣裡流出來。那就是蓮藕中的澱粉了。
在陶盆裡鋪一塊棉布,倒進蓮藕渣,紮緊棉布用力擠壓,漿水就不停流出來。
陶盆放在一邊靜置一個小時左右,當澱粉沉澱,和水分離,藕粉就初具雛形了。
何田小心地把浮在上層的水分舀出去,留在陶盆中的是暗粉色的細膩粉泥。
她拿出一個晾曬土豆澱粉紅薯澱粉時用的大竹匾,用木勺把粉泥移到竹匾上,均勻鋪平。
粉泥裡的水滴滴答答的,流到墊在竹匾下的大木盆裡。再用木勺輕輕地均勻地按壓粉泥,讓多餘的水分流出來。
其實,提取澱粉的活計最好是在夏天做,那時天氣也熱了,日照時間也長。在冬天做也不是不行,就得放在爐臺上用炭火的溫度烘幹了。
晚上臨睡前,竹匾已經不再滴水了,何田把竹匾移到爐臺上,在竹匾邊緣墊上幾個木塊,讓它既能被暖氣烘著,也能夠透氣。
第二天醒來,再把竹匾裡的粉泥翻攪一邊,繼續烘幹。
等粉泥全都幹了,變成細細的粉末之後,蓮藕的澱粉就提取成功了。
易弦大力贊賞的藕粉是加了桂花花瓣的。但是何田不知道桂花長什麼樣子。聽易弦說是一種很香又很小的花簇,有時是金黃色,有時是黃白色。她倒是在林子中見過類似的樹,不過現在既不是花開的季節,樹也都掉完了葉子。就算有葉子,沒開花的話,何田估計,易弦也認不出來。
沒有桂花,何田倒是有些初夏時採摘的野玫瑰花和月季花的花蕾。